“包过”“包毕业”,馅饼还是陷阱?
“反向抹零”违法违规应该制止
到了一定年纪 要学会“把心关上”
你的努力 终会得到生活的奖励
谨防“数字形式主义”滋生蔓延
下一篇4 2022年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包过”“包毕业”,馅饼还是陷阱?

■ 孔德淇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王恒/漫画
 

“无需学习”“无需上课”,即可“包过”“包毕业”“包获文凭”?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类似学历提升广告满天飞,以网页、弹窗、视频等形式占据公众眼球,不仅放大了社会的“学历焦虑”,损害了教育秩序和公平,更涉嫌违规违法。(2月16日 未来网)

对于一些意欲提升学历又没有充足时间学习的上班族而言,广告描述的“轻松上名校,舒服拿文凭”极具吸引力。根据教育机构的解释,每学期多交一笔千元上下的“助学助考费”,即可无须自己刷课、写作业,考试只需配合刷脸,答题由教研老师负责,毕业论文也能代写。然而,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经记者查询,很多此类教育机构未获官方授权,甚至在报名者交费后销声匿迹。而代考、代写论文等舞弊行径也面临被发现的风险,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可能被暂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资格,收回已取得的入学资格或相应证书,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而教育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将不用考试就能拿到学历作为噱头,吸引报名者“趋之若鹜”,甚至和高校“里应外合”,要求后者在学历教育培训全过程中随意“放水”,本质是变相贩卖“文凭”,将文凭当成了一门赤裸裸的生意,不仅消解了学历教育培训的严肃性,伤害了继续教育的形象,极大降低了教育文凭的含金量和权威性,更是公然挑战国家继续教育制度和法律法规,给学历提升埋下“陷阱”,必须依法严惩。

学历的本质是对学员的“学力”认证,从学习中收获知识、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结交同学、扩大社交圈子,都是超出一纸证明外的应有价值。受教育者也应积极转变观念,将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扩大求学机会的途径,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查询授权学习中心名单,选择合法正规的机构,更多关注教育质量与自身能力提升,不要轻信“包过”“包毕业”等营销套路,更不要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投机取巧,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