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需要全国“通存通兑”
多阅读,表达力强
不委屈自己,也让他人舒适 是真正的高情商
“拉拽公交司机被刑拘”是惩戒更是警示
乐见“作业”变“做业”
下一篇4 2022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时间银行”需要全国“通存通兑”

■  张淳艺
防老 王恒/漫画
 

近期,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团市委三部门共同联合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将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该方案提出,经培训后,年满18周岁、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都可成为志愿者,并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账户。(1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时间银行”是舶来品,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00个“时间银行”组织,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

自2017年起,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朝阳区呼家楼街道等三个区域先后进行“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民政局、财政局、团市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推动“时间银行”全面落地。 纵观这份方案,不乏一系列亮点。比如,志愿者的时间币既可以留给自己60岁以后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十分人性化;针对经济困难、重度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免费赠予一定数量的时间币,充分体现了社会温度;探索建梯次分明的激励措施,参与志愿服务获得并存储的时间币达到1万个,可在其年长衰弱或失能后,入住辖区内的公办养老机构,有助于提高参与热忱。

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这意味着“时间银行”不再是各自为战,从街道、社区的“小循环”走向城市“大循环”。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加速的背景下,人们更期待“时间银行”逐步实现跨地区兑付,最终达到全国“通存通兑”。打通各地的“时间银行”,实现“通存通兑”,是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应有之义。除了各地之间加强沟通,主动对接外,更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统一规范养老志愿服务的“度量衡”,为“时间银行”通存通兑扫清障碍。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