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专供”莫成为不合格产品代名词
快递面单何以成了“广告阵地”
前路再难走, 换个角度就豁然开朗了
稳住心态有多重要?有些疾病是“坏心态”招来的
直播妇科手术,医院的隐私保护哪儿去了?
下一篇4 2022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电商专供”莫成为不合格产品代名词

■ 戴先任
“电商专供”特别“制作” 王恒/漫画
 

近日,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较为畅销的“电商特供”等产品加强监督抽检。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同样的东西,网上便宜许多”,这是不少消费者在对线上、线下商品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尤其是一些“电商定制版”,不仅价格比线下同款的商品更低,标明也比线下同款的商品配置更高。实际情况却不见得如此,一些商品虽然线上便宜,但却偷工减料,不管是家电、食品、服装等,都存在类似情况。如一些“电商定制版”,虽然线上商品与线下同款商品表面上来看,没有任何不同,但这些线上商品的质量可能比线下商品差很多,比如配置更低。而一些消费者还难以看清背后的猫腻,反倒认为自己捡了大便宜,从而让“电商定制版”更受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电商专供”的欺诈行为,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及时断开相关链接、责令其改进,并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的评价。这就需要电商平台能够担起相应责任,能够严格把关。对此,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要督促电商平台履职,对于违法违规销售商品的商家及纵容这些商家的电商平台,要予以相应处罚,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

要撕掉“电商专供”这张无良商家进行消费欺诈的遮羞布。“电商专供”不能成为不合格产品的代名词,要变“电商专供”为“消费者专供”。春节临近,也迎来了网上年货节,更需要加强对电商专供等畅销品的监督抽检。通过加强电商行业规范,才能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也是为了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