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首场“直通两会”活动
2022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首场“直通两会”活动
农业、经济、环保、科技成委员热议焦点
■ 记者 祝亮 秦缘/文 高斌/图
“直通两会”首场委员通道采访现场
 

1月16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后,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了首场“直通两会”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双碳”目标、加快推动科技成果技术转化等主题,高慧、程磊、刘先杰、徐铜文4位省政协委员接受了媒体采访,他们谈参会感受、聊履职经历、提真知灼见,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安徽农业、经济、环保、科技等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建议。

省政协委员高慧:立足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省

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研究所所长高慧长期关注安徽省该如何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高慧表示,建设农业强省,必须立足于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高慧告诉记者,首先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绿色发展理念的农业从业人员;其次,要实现生产数字化,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等模式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

高慧还建议,通过规模化、企业化的方式扩大农业生产,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要以办企业的方式来办农业,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高慧说。

省政协委员程磊:以新兴产业集聚带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在聊到“数字经济”话题时,省政协委员、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程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目前,我省已有4个新兴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且提出了“建设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目标定位。“可见,我省新兴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但是,新兴产业中的数字经济总量还不够高,提升空间巨大。”

对此,他建议构建“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合作交流+人才带动”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借助现有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和经验,引导优势资源助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集聚区,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不断加强“双招双引”,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依托高端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企业融通发展的链条。“一定能形成更强的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紧跟的数字经济聚集效应,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刘先杰: 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

听完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先杰感触颇深,他表示,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省政协围绕中心,建言资政,服务大局,凝聚共识,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富有成效,报告对2022年的工作也从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我作为政协委员听过以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完全赞成。”

今年,刘先杰委员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支持合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他表示,我省明确提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因此,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形成新兴产业聚集。

他建议,在省级层面加快构建一套符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导向和需求的政策体系。出台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的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此外,省级层面应加快组织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和职称的评定工作,激发市场的活力,充分发挥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之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另外,他还建议,省级层面加快出台支持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专项政策,将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技术产权交易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

省政协委员徐铜文: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安徽省提出“三地一区”建设,在“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中,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安徽省碳达峰与碳中和?作为来自科研院校的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徐铜文认为,我省应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优先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

徐铜文表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安徽省是科技强省,省会合肥“科里科气”,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提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三地一区”建设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也是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徐铜文告诉记者,通过发展新材料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安徽省有着良好的科技支撑。他建议安徽省有关部门结合各类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制定安徽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详细具体的任务、时间表与路线图;结合安徽省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发展制定碳排放控制政策,尽快建立碳汇交易系统,倒逼企业开展碳减排的技术攻关与工艺改造。

徐铜文认为,我省还可以通过发布重大科研课题、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建设省级“双碳”研究平台等手段,深入开展单晶硅、碳捕捉、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低碳、减碳、固碳等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碳减排示范项目等方式,促进“双碳”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向产业转化。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