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
流 年
一日看尽长安花
3上一篇 2022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日看尽长安花

■  安徽池州 徐累先
 

师范毕业那一年,分配进远离家乡的贵池钢厂工作。家和单位处于以市区为端点的两条50度射线上,其间山重水复,天堑横亘,无两点一线的直路可通。周末回家,必先搭车到贵池城里,然后转车,一路颠簸而去,足有两百里之遥。当时的客车基本上是公家运营,发车时间固定,错过一班,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才会有下一班车,而误点或取消班次,是经常的事,那就只能留宿城里,第二天再匆忙赶路,因此常有“望家兴叹”之慨。

即使顺利搭上回家的车,到达小镇车站也早已夕阳在山,炊烟袅袅,而我的家离小镇还有十来里山路。巧的话,兴许能碰上一部顺路的拖拉机,或是熟人的自行车。但多数时候,都是步行回家。路上要翻过一座叫何岭的山岭,很陡峭,多年前翻过一部拖拉机,拖拉机手当场殒命,当时,我还随着看热闹的人群看过那个血腥的场面。每每路过此地,天色渐暗,我就心下惴惴。但这是必经之道,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迂回。走着、走着,看到前面一团黑影,或是听到树叶的飒飒声,心就不断收紧,全身痉挛,打哆嗦,毛发直竖起来。无可奈何之下,便唱起不成调的歌儿,自己给自己壮胆,直到看见前面村庄的灯火,情绪才稍微安定下来。

后来,贵池钢厂倒闭,我又被迫回到山区的老家,在家乡安家生子。当时流行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在这句口号的鼓动下,乡村干部也意识到修路的重要性,但苦于财力,只能在原有的机耕路上修修补补,不成气候,一下雨,刚整修的路面又冲刷得不成样子,坑坑洼洼。记得当时从殷汇镇通往石台的新路还没有完工,路面砂石遍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此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刊登在当时的《池州报》上,呼吁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的振兴,摩托车在乡村悄然兴起,我用积攒了一年的工资买下一部建设牌摩托车,虽然路况不好,但还是方便了许多。再后来,大王洞风景区全面开放,笔直的柏油路贯穿乡里,交通状况得到切实改善,各式车辆也渐渐地多起来。

最近十多年来,乡村的道路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几乎一年一个变化,水泥路蜿蜿蜒蜒,血管一样延伸到一家一户,从你家到我家,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泥泞坎坷。值得一提的是,水泥路的两旁竖起了太阳能路灯,黑灯瞎火的过往成为历史。我也是鸟枪换炮,于年前买下一部小轿车。

有了小轿车,有了通衢大道,出行大大的便利了。许多年不曾来往的亲戚家,也开始了走动。我的舅父在黄山市祁门县的闪里镇,当年到他家去,全靠步行,须三天时间,途中住两夜。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夜走到石台县的丁香镇一个亲戚家下榻,第二天走到石台县的大演镇,第三天才能走到舅舅家,翻山越岭,个中艰辛自不必说。正是路途遥远的缘故,几十年间,我们两家来往也不过几次,信息互通完全凭书信。甚至我外公去世的消息,也是一个月以后才得知。而现在,这样的尴尬事不复再现,只要有这个愿望,几个小时就能到达。随着济祁高速的开建,两年后,到舅父家的行程会更加便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一个梦想。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交通工具的改善,真正实现了“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宿愿,为乡村振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可以想见,用不了多少年,“地球村”的概念不再艰涩,只是一道平常的命题。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