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来,随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传播,刘姥姥的艺术形象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亿万人心中。刘姥姥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闲谈的笑料,有人认为她不过是一老村妇,甚至认为刘姥姥丑陋、粗俗、穷困潦倒而厚颜无耻。刘姥姥真是这样的人吗?笔者认为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饱经风霜的老婆婆,在她身上体现了众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幽默,富有智慧,善于公关,侠肝义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危难之中。
曹公设计这个人物可以说用心良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且看刘姥姥出场作者如何描述:“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这样当时正贫困之中的刘姥姥就去贾府求援,古人说打秋风。
刘姥姥在家精心筹划,带着板儿到贾府,先去找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几经周折,因缘际会,刘姥姥最终见着了“真佛”凤姐,还得到了二十两救济钱,这对于青黄不接的刘姥姥来说简直雪中送炭,是全家的“救命钱”。第二年,刘姥姥再进荣国府,因家里粮食瓜蔬丰收,就急着送一些给贾府尝鲜,这次进大观园,刘姥姥靠着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大观园中的公子小姐们,也得到了众人喜爱。为了大家开心,刘姥姥不惜丑化自己,饭桌上刘姥姥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之语惹得贾家上下哄堂大笑,赢得了人们喜爱。《红楼梦》八十回后,当繁华落尽,贾府衰落,过去叱咤风云的凤姐却无能为力保全自己唯一的女儿,她一贯夸耀的娘家人忘仁负义无人伸援手救助巧姐。众叛亲离之际,凤姐才明白只有刘姥姥可以托付,只有受过贾府一点点恩惠的毫无血缘的刘姥姥,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救出巧姐,最终安全地救出了巧姐。
一进荣国府,我们为刘姥姥的卑微而叹息。二进荣国府,刘姥姥的逢迎让我们开心,也让我们悲伤,是“带泪的微笑”。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普通人,在三进荣国府显示出了她的知恩图报,显示了她的侠义气质,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用物质衡量,刘姥姥为救巧姐所付出的金钱远远超过自己当年得到的贾府的恩惠,乃至倾家荡产;如果用精神衡量,这样一位积古的老人,本应安享天年的年纪,却为报答恩情而奔波,这份真心、这种真情多么可贵,是多少银两都换不来的。曹公塑造这一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值得后世称赞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