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级不能走入功利化歧途
把安阳“狗伤人”案办成“铁案”
爱人先爱己,择人先择心
知分寸,是最基本的教养
化解退押金难,不靠“好友”靠监管
下一篇4 2021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艺术考级不能走入功利化歧途

■ 戴先任
前面刚走 后面又来 王恒/漫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艺术兴趣培训班。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减少,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艺术兴趣培训。而与之相伴的,是五花八门的等级考试,一些甚至成为束缚孩子创造力、好奇心的枷锁。(11月20日《法治日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科类培训受到严格规范,不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甚至难以为继,非学科类培训变得“吃香”起来,少儿艺术培训市场也越来越火爆。但少儿艺术培训也渐渐“跑偏”,甚至渐渐变成了应试教育,严重违背了艺术规律。

素质教育本来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拨,而目前的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被一些培训机构“带偏”,艺术考级渐渐变味,让素质教育也成了“应试教育”,这样的素质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像报道指出,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考级进度,搞“几级跳”的“应试教育”,为了“考级而考级”,片面地追求考过和速度,让艺术考级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1300亿元。庞大的培训市场,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不少家长也热衷于考级,家长们之间甚至还陷入了攀比之中,抱着“别人考我也考”“有比没有强”的盲从心理,更加助推了艺术考级热,这也让一些培训机构将艺术考级做成了生意。

乐器、舞蹈、朗诵、快板、主持等都有考级,这大大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压力,也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让这样的“素质教育”成了一种孩子们新的“应试负担”。泛滥的艺术考级,容易滋生弄虚作假,而让孩子为了考级而学习,模仿学历教育重视僵化技巧的教学,都容易抹杀孩童的天性。

艺术考级不能走入功利化歧途,不能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而要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