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峰:沈先生,您好,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胡云峰,祝贺您的新书《一位博士生父亲写给本科生儿子的48封信》面世,请简单介绍您怎么想到出这本书呢?
沈喜阳:2019年巴黎圣母院失火期间,我与儿子交流许多人对此的不同看法,儿子说他把我的相关电邮发给几个同学看,似乎对他的同龄人也有启发性。我这才想到,我们讨论的很多话题,虽然是非常私密的,其实也是相当具有公共性质的。谁的青春不迷惘呢?谁的成长不苦闷呢?儿子所遇到的成长中的迷惘和苦闷,其实是一代人的迷惘和苦闷。而子女的迷惘和苦闷,也就是家长的焦虑和烦恼。或许我和儿子的电邮能给他人以某种参考吧。它可能有助于大学生如何度过四年的美好时光,也有助于大学生家长如何与已经成人的子女更好地交流;所以才把自家的私人通信拿出来“示众”。
胡云峰:您正在读博士,是什么让您在“知天命之年”勇敢尝试这一步?
沈喜阳:我在2018年虚龄50岁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具有某种冒险性。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一方面很重视读书,一方面又根本不在乎读书。绝大多数家长都重视子女的读书,但绝大多数家长都不重视自己的读书。这其实是很可悲的事情。其实这其中暗含了一个前提,即把读书当作敲门砖,当作一座过河以后可以拆除的桥。我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胡云峰:您对孩子的教育观是什么样的?
沈喜阳:关于教育,我在书中主要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提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自学”;二是教育的最大成果是帮助学生形成“成长性思维”,而避免形成“固定性思维”。我在没有收进本书的一封给儿子的书信《愿你养成你的自我》中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受教育者的自我。展开来说,我的这三个观点都是针对我们当前教育的三大弊病而发出来的。
第一,可以说,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是嚼饭喂人,学生们在学校里被满堂灌,离开学校又进入各种培训班被填鸭。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主动性。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他们像一个容器被需要考试的知识点所装满,他们被迫强行吞下这些知识点,就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分数,从而进入一个好大学,最后找到一份好职业。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任何自学能力,进入大学以后,这种没有自学能力的弊病就完全暴露出来,这正是我们全社会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所以我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第二,当前学校里和社会上好像弥漫着一种人人都能考取清华北大的教育氛围,我认为这是极其不现实的,这是在自欺以至欺人。考取清华北大的比例,在我们安徽是要真正达到“万里挑一”的。10000个考生中,有1个能考取清华北大,有9999个是不可能考取的。所以我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受教育者的自我。如果说,学生的确有万里挑一的天赋,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当然要帮助他实现考取北大清华的梦想。如果他只有千里挑一、百里挑一或者十里挑一的天赋,学校和家长也要硬逼着他或美其名曰帮着他做考北大清华的梦,那不是害他吗?当然我们要尝试,而且只有通过尝试才能知道自己的自我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何事能做成,何事做不成。但是我们不要做把鸡蛋孵出天鹅的尝试,也不要做让桃花红开出梨花白的尝试。
第三,成长性思维就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苟日新,又日新”,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日日新思维”。一个人是在学习中不断形成自我的,人切不可固步自封,对自己过早下结论,把自己限定死;而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新观点,不断扩大心胸和眼界,成就更高的自我。我对儿子的要求就三点:学会自学,学会做自己,学会自强不息。
胡云峰:听说您的夫人也从事教育研究,你们两人在教育观上一样吗?你会逼迫孩子吗?
沈喜阳:我妻子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相对于她的科班出身,我对教育学反而是业余的。但我们的教育观在战略上完全一致,在具体教育方式上有些微差别。作为家长,无论各自观点如何不同,可以在背后讨论交流甚至争辩反驳,但在孩子面前,观点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进而不会听从父母任何一方的意见。我提倡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没有逼迫过儿子,但我会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他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胡云峰:现在有种新理念,叫慢慢来教育观,您怎么看?
沈喜阳:与其叫慢慢来,不如叫顺其自然。我下一本与儿子的电邮通信集就取名《耐心地等待花开》。花开有个过程,做家长的必须耐心再耐心一点,切不可做拔苗助长的事,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但顺其自然不是不管不问。朱熹《观书有感》其二说:“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艨艟巨舰,你硬推是白费力气的,等到春水发生,它就会自在航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当然不是说我们就什么事也不做,就完全等待春水生,等待着时机来;而是说我们要为时机到来做好一切的准备,比如检查“艨艟巨舰”是否破漏,观测天气是否有“春水发生”的迹象。我们时刻准备着,一旦春水发生,我们登上艨艟巨舰,乘风破浪,击水中流,何等快哉!如果你不做任何准备,既不检查艨艟巨舰的好坏,也不瞅准春水发生的时机,而是胡吃海喝昏昏大睡,等到春水发生时,发现艨艟巨舰船帮漏水了,你根本无法上船。
胡云峰:您的教育观在多大程度上受您父母的影响?您的父母会经常给您写信吗?
沈喜阳:我父母亲都是农民。我父亲是农民中的知识分子,他能够读书写信,我母亲一字不识。我父亲可谓循循善诱,这诱使我走上学习之路;我母亲就是默默付出,这使我要尽我所能报答她,而我觉得好好学习就是对母亲的报答。在我读书时,我偶尔给我父亲写信,他忙于农活基本没有回复。但他在生活中给我很多教导,这些口头教导的最大作用是培养了我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在万分拮据的清贫条件下,父亲会用卖米卖油得来的钱买一本我想要的书。
胡云峰:我们能否用卓越这个词来概括您的教育观呢?我们看您的信中不乏一些鞭策性的警语,比如,“我希望你超越平庸追求卓越,不仅仅是求得外在荣光,更需要求得内在的完满,为自我养成,对生命负责……”您认为内在的完满指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您的对生命负责又有哪些指涉?
沈喜阳:我的教育观不是卓越于别人,而是卓越于自己。我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没有收入本书,题目是《愿你做到你的最好》。做到自己生命的最好,就是养成了真正的自我,就是得到了内在的完满。做到自己的最好,绝不是跟别人比,显得比别人卓越,从而产生优越感;我对此是很鄙视的。从眼前说,对自己生命的爱护是第一位的;从长远说,对自我使命的养成是更深远的。“我就做我自己!”所有妨碍我生命、阻挡我养成自我的所谓“正能量”都是最彻底的负能量。
胡云峰:您提到创新性思维,您觉得真正的创新性是如何养成的呢?
沈喜阳:我曾提出“3C思维”:即Creative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和Challenging thinking(挑战性思维)。“3C思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3C思维”。人类文明的已有成果必须继承,但不是墨守成规地继承,而必须在继承中有创新,即创造性继承。对既有成果加以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知道哪些领域是必须完全继承的,哪些领域是可以用来挑战的,哪些是未知领域可供开创的。有这样一番甄别和检验,对未知领域的开创才真正是创新性的;否则,所谓的“创新”,不过是改头换面的以旧翻新,只能是“创新”的泡沫。
我们的大中小学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3C思维”。不培养“3C思维”,一切创新都是空谈。
胡云峰:感谢您今天抽出宝贵时间,最后祝愿您这本新作成为畅销书,并让读者受益。
沈喜阳:我觉得我和我儿子都很幸运,相互遇见了对方。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疏利民先生,他对本书内容的称道给我极大的鼓励。我还要感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侯宏堂教授,他悉心审阅初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我还要感谢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教授和《安徽画报》执行主编刘冬梅编审,他们的审读意见也为本书顺利面世提供了绿色通道。我和我儿子不能忘记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更期待来自读者的批评,读者的批评也能使我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