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拥有80多万粉丝的黄山导游陈婷(线上昵称“黄山婷婷”)要开车前往直播目的地。自去年5月以来,她转型主播一年有余。后来,80后的她开始走出黄山,应邀前往福建武夷山、安徽亳州、宁波象山等地,直播当地的旅游景点和风土人情。(11月8日 《中国青年报》)
在后疫情与互联网直播时代的叠加背景下,大量专业导游开始转型主播,如此“变脸”势所必然。只是,在线上传播人文风光,“带货”助销地方特产,这既重新定义了导游这一职业,也刷新了它的技能要求,更亟待人才培训及时“变革”。
旅游主播不同于食物、衣服等方面的主播,就拿带货来说,也不同于快消品的带货,因为消费者买旅游产品,其实是购买消费预期,受天气、交通、心情等因素限制,需要导游主播熟悉平台规则,还要有持续产品推荐能力。尤其是面对“流量小、品牌传播不强、带货成绩不佳”等痛点,培养一批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旅游人才,更是显得至关重要。
在经历了疫情对旅游行业的重创、旅游职业教育随之跌落至谷底之后,传统导游向“互联网+现代导游”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愈发被重视,当旅游业已呈现回暖周期长的特点时,人才培养“因势而变”得到了凸显。一些旅游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重构教学模式,更新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比如增设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景区开发与管理”更名为“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等等。
以上变革,是一个好的开端。当前,尽管全国范围导游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痛点,但只要各地各方积极行动起来,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起成熟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加大实施力度,就能适应旅游产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