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酒与文化
2021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唐的酒与文化

△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饮酒并亲自参与酿酒
△ 《旧唐书》中记载剑南烧春供奉朝廷
△ “天益老号”酒坊
△ 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
 

在唐朝,粮食所酿之酒,大多并非白色。白居易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李白也写过,“千杯绿酒何辞醉。”可见酒色偏绿,所谓“琼浆玉露”,像是玉之色。所以,当时少有白酒的直接叫法,而是冠以更美好之春名。按照宋代文豪苏轼的说法,“唐人名酒,多以春名。”其实早在《诗经》中亦有“春”的叫法,《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不仅是酒名,也是一种酿造节气的选择,古人多在收获稻谷之后的冬季酿酒,春天佳酿制成而饮,并祈求延年益寿。春酒象征着美好,更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情感与文化传统。

严格的榷酒制度

唐人嗜酒,不仅黎民和诗人,连皇帝唐太宗都参与酿酒。《太平御览》中记载了唐太宗在宫苑里种马乳葡萄,并得其酒法,自己酿造起酒来,“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大臣魏征也是个酿酒高手,太宗赞许其所酿之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唐朝的酒,大致有三种渠道,分为官方酿造、作坊酿制、家庭自酿。皇帝嗜酒,唐朝建立之初便在长安城内设置了专门管理酿酒的部门,叫“良酝署”。《旧唐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个部门的组成与功能,主要是管理“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国家祭祀、郊祀、供奉太庙的酒各有讲究。这个中央酿酒机构,还有一个最大的职责是让皇帝喝上好酒,在长安城酿造的御酒有春暴、秋清、酴醾、桑落等。前两种酒如今已无迹可考,而酴醾是一种甜米酒,桑落则是一种清香型白酒。

《新唐书》中记载李绛敢于谏言,唐宪宗赐其酴醾酒。《酉阳杂俎》记录,安禄山得宠时,唐玄宗就赏赐过他桑落酒。帝王“赐酒”于臣民,由此建立亲密的君臣关系。唐太宗所酿葡萄酒,亦请魏征等大臣品尝并提意见。

正是因为酒文化的大肆流行,唐德宗建中三年,大唐开始实行榷酒制度:只准官府酿酒,不准百姓私酿和售卖。按照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片巨大的商业市场,垄断整个酿酒和卖酒市场能获取可观收益。安史之乱后百废待兴,酒业成了朝廷与地方州府直接干预的行业。

有人说,唐人动辄以斗量酒,“千杯不醉”,是否酒精度比较低?这或有官府垄断市场的原因在里面,一词以概括就是“太水”。诗人元稹对于这种榷酒制度下的酿酒就十分愤慨,他写道,“院榷和泥碱,官酤小曲醨”“官醪半清浊,夷撰杂腥膻”。可见一些州府所酿之酒极其糟糕,混浊有泥,还有腥味。无独有偶,元稹最好的诗友白居易也不满官府酿酒近乎“浊水”。白居易任河南尹时,便对当地官营酿酒做出了改良。他在《府酒五绝》中写道:“自惭到府来周岁,惠爱威棱一事无。惟是改张官酒法,渐从浊水作醍醐。”其到任整年都在酿酒,其他事务都没管。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的实力并不雄厚,绝大部分并不能成为供应皇室的御酒。

脱颖而出的蜀酒

长安城聚集了很多酿酒大师,但皇帝依然从全国各地寻找佳酿。唐时酒类十分繁多,但仍以粮食酿造为主。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当时天下十三种美酒,其中有“剑南之烧春”。这是我们今天唯一还能品到的唐代名酒,其他大都佚失。

剑南春分为生春和烧春,刚酿造出来的被称为生春。根据酒史学家王赛时的考证,剑南烧春是在生春的基础上,再经过一道低温加热灭活的工序,使酒质更稳定,便于长期保存。剑南烧春达到了唐代谷物发酵酒的最高水平,其低温加热灭菌法类似于现代乳制品的“巴氏灭菌法”,灭菌的同时还要保证微生物的活跃,这种工艺比西方早了千年。而剑南春在大唐的闻名,大抵与李白有关。李白的家乡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其24岁方出蜀,从此游历全国各地的大好河山。

公元742年,李白应唐玄宗诏征赴长安,据考他也把家乡的白酒献给了玄宗。玄宗饮后极为赞赏,此酒比原有的御酒都好,便问其出产地。李白说:皆臣家乡剑南道君平庄所造。由此,玄宗特赐名蜀地绵竹所产的该酒为“剑南烧春”,并作为御酒,每年必须供应一定数量给宫廷。要供奉多少?据《旧唐书》中记载,德宗李适继位后,“剑南岁贡春酒拾斛”,每年供奉10斛即1200斤给朝廷,此量可谓不小。唐德宗开始,朝廷执行严格的榷酒制度,烧春的酿造在当时得到了朝廷授权。

从盛唐到中唐,剑南春成了皇帝钟爱的御酒,是被写进正史的名酒。剑南春如今的官帽瓶盖设计,正是寓意着御酒的权威与历史传承。而剑南春的诞生早于唐朝,“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考古发掘,更将剑南春推至了不晚于南齐时期,距今有1500年历史,只是它从盛唐时开始变得全国“知名”罢了。

在“天益老号”周围一直沿用至今的老窖池还有695口,均秉承着“泥窖固态纯粮发酵”的古法,酿酒工序达278道,虽纷繁复杂,但也代代相传下来。2008年时,剑南春酒的传统酿造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剑南春绵延千年历史而传承至今,难能可贵的是其酿造工艺与酒名都未改变,是我国名酒的活化石。

文人墨客的社交密码

如果没有酒,诗人们该如何寻得灵感?据统计,在《全唐诗》中直接与酒相关的诗篇占总数的22%,可见当时酒文化之盛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诗仙李白,写有名篇《将进酒》。诗仙豪爽,千金散去,抵掉身上的大衣也要喝。皇帝唐玄宗都拦不住李白喝酒,他能把长安街上的酒坊喝到打烊。杜甫在《饮中八仙》中如此记录李白在长安时的场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根据李白自己的诗篇,可见游历多地的他也尝遍了各地好酒,除了家乡的剑南春,还有汾酒、宣酒、兰陵酒、金陵春、新丰酒、白云边、鲁酒、葡萄酒、桂酒等。李白一生饮酒无数,可不比玄宗皇帝少,推荐家乡之酒大概并非出自私心,而是品质原因。

杜甫晚年在蜀中居住,与绵竹县令韦续甚好,也曾饱饮过剑南烧春。绵竹正是剑南春宫廷御酒的产地,韦续自然要拿出这“官酒”。韦续作诗描述过和杜甫喝酒的场景:“烧春誉满剑南道,把酒投壶兴致高。美景良辰添此物,诗情酌兴翻波涛。”杜甫则回韦续:“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为何是“他年到”?其实两人曾在长安就经常一起喝酒论诗,蜀地相见是再聚首。好酒,见证着两人的友谊。

杜甫也曾赞美烧春酒,“蜀酒浓无敌”。可见,剑南烧春并不像其他地方的官酒那般“浊水”。他后来在送别其他友人时也写过:“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离别愁绪,最后都装进酒里,“什么也别说了,满上”,这一点跟我们现代人并无区别。

酒不仅是君臣关系融洽时的见证,更是文人墨客聚会时的必备。唐人喝酒的场景非常之多,似乎总能找到喝酒的理由,除了相聚或离别时喝酒,更有团圆酒、庆贺酒、寿酒、婚喜酒,乃至失意时亦可独酌以浇愁。这些在《全唐诗》的诗篇中均能找到记录。

酒成为一种社交密码,聚散之时它都在场。这种“在场”,其实是我国传统人情社会的重要纽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送酒、敬酒的习俗至今保留着。而名酒是老百姓的心头爱,聚会与送礼少不了“茅五剑”。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白酒名酒品牌营收位居前三的为飞天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发挥着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剑南春集团2020年实现营收近150亿元,是中国名酒最具价值的次高端王者。穿越千年历史,品味唐朝的醇香,剑南春作为中国三大名酒之一,至今仍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上佳选择。

■ 据《三联生活周刊》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