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4日在官网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双十一”购物六点注意事项。一、“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得实惠要多对比;二、促销规则套路复杂,下单前需看清楚;三、限期商品谨慎囤货,“剁手”前要巧规划;四、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留证据且可举报;五、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围观时保持冷静;六、关注商家售后服务,有纠纷及时维权。(11月4日中新网)
“双十一”第一波“抢先购“已经过去,又将迎来“正式一战”,商家摩拳擦掌,各大网购平台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而“双十一大战”不仅限于线上,战火也蔓延到了线下,实体商家也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双十一”的低价促销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每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额都要增长,“双十一”名符其实成了“购物狂欢节”。
但每年的“双十一”,也存在诸多乱象。比如商品价格明降暗升、先涨后降;有的商家玩弄虚假概念,进行虚假宣传,打出“清仓价”“市场最低价”等噱头吸引消费者;有的无良商家还会设下消费陷阱。
此次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就显得很有必要。
现在早已不是物质匮乏的时代,也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温饱即安”,现在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需求。消费升级,是“消费狂欢”的有力支撑。但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每个人不仅要量体裁衣,还要避免铺张浪费,要理性消费,不盲目从众,要控制好自己的消费欲望,还要警惕“消费狂欢”里的非理性因素,防范无良商家的忽悠。要增强维权意识,避免踏入无良商家设下的“消费陷阱”,对各种“低价”不要迷信,要避免被商家牵着鼻子走。一旦权益受损,也要能勇于维权、正确维权。
当然,对“双十一”消费陷阱要提防更要填平。除了消费提示外,更要监管部门在“双十一”期间能够加强监管,对市场乱象予以集中整治,净化网购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才能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