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抓两方面:一方面是“开源”,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另一方面就是“节流”,尽量减少骨量的丢失。具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摄入足够营养。
最好从饮食中摄取,酌情加用补充剂。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克/公斤体重。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都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其中牛奶最为推荐。市面常见的纯牛奶中的钙含量约为100毫克/100毫升,因此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钙摄入达标还是很容易的。
2.多晒太阳。
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当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3.坚持科学运动。
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有研究表明,跑跳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等)对骨量累积效果更佳。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次,每次锻炼30分钟~1小时,锻炼能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4.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5.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有报道称,使用低至2.5~7.5毫克/天的泼尼松或等效治疗时,即可出现骨折风险上升。
6.预防跌倒。
中老年人应注意跌倒的预防,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以下这些人群更易跌倒:年龄大于65岁者;曾经发生过跌倒者;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者;听力、视力下降者;贫血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服用影响意识行为药物(如镇静安眠药)者;营养不良者;虚弱、头晕者;缺少照顾者;意识不清者;睡眠障碍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