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后,你可读读这些书
2021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津湖》之后,你可读读这些书

 

以著名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于9月30日上映,截至2021年10月1日中午12点,该片票房达到3.78亿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部分观众,在观影前对“长津湖”可能了解不多,影片的热映,势必会让更多人了解这场战役,但两个多小时的观影后,关于这段历史的更多未知和好奇,又该如何满足?我们搜集了部分讲述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图书,它们有小说,有纪实文学,也有回忆录。除了来自中方的大量全景式记录,也有来自“联合国军”战地总司令、美国记者和韩国陆军上将等人的声音。

长津湖的冬天,零下40℃酷寒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此地此时的作战是中美两军官兵意志力的殊死较量。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

《长津湖》

王筠/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翻开此书,从字里行间跳跃出的是朝鲜半岛那个叫长津湖的酷寒地带,临危受命的志愿军将士在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冬里,依然穿着春季的单衣单裤,吃着干硬的炒面,抓一团雪塞在嘴里,手里拿的仍然是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发起冲锋……

《血战长津湖》

何楚舞 凤鸣 陆宏宇/著

现代出版社

我们至今难以想象,这些一个月内空着肚子,弹匣内只有几颗子弹的士兵们,为何只要没有倒下,便一刻也不停止那漫长的追击。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回应:如果要问志愿军和美军在作战能力上到底有什么差别的话,其实只有两个很抽象的名词,那就是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

邵志勇/著

人民出版社

9章、23万字和20多幅珍贵的战场照片,作者用这些全面揭示了在50年不遇、接近零下40℃的恶劣天气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锐部队第9兵团将士于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包围美国第10军,并围歼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这场决定性战役。

《朝鲜战争》

王树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把朝鲜战争中的众多人物都写进这本书中,通过下到中美双方士兵的生动细节,上到毛泽东、彭德怀、杜鲁门、麦克阿瑟、李奇微等人的真实指令,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战争时代。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沈志华/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以中俄两国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不仅颠覆了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种叙述与结论,也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李奇微回忆录》

[美]李奇微/著

新华出版社

作为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战地总司令,李奇微亲历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这一点是其他类似著作作者不曾有过,也不可能拥有过的经历。在这本回忆录中,李奇微对美国当时的亚太政策的失误,特别是对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与介绍,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美]约瑟夫·古尔登/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美国著名政治作家约瑟夫·古尔登在这本书里记述了南北朝鲜两个政权产生的历史大背景,苏俄的算计,中美(联合国)交恶的起源,关键战役的来龙去脉……着墨最多的,是美国有关朝鲜战争的决策和停战和谈的极尽详细的内幕。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著

台海出版社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美国记者兼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

《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

[韩]白善烨/著

重庆出版社

朝鲜战争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作为战争中“最应该”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作为韩国第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作者白善烨在这本酝酿60年之久的回忆录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