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6亿,占比18.7%。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这些老人在家庭中往往承担“带孩子,做家务”的重任。其中,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照顾孩子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陌生的环境。(10月12日新华网)
老年人通常被认为是流动性较低的群体,然而在城市化、老龄化进程显著加快的今天,中国有一类日益庞大的城市老年流动人口值得关注: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他们像“候鸟”一样离开家乡,“漂”至陌生的大城市,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两地分居、异地医保等问题。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学术界称为“老漂族”。
随着“老漂族”群体日益庞大,如何关爱这个群体,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
一方面,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要自己做主,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养老方式,而并非只围着儿女转。决定随子女异地生活,就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主动融入周边环境,培养一些新的兴趣,让生活充实起来。另一方面,子女们要从细节入手,关心父母,帮助父母融进新生活,真正理解父母的需求,帮助老人化解不利于身心的不良情绪。
更重要的是,必须正视“老漂族”的养老困境,应将“老漂族”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首先,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漂族”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多重服务。同时,尽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在异地间搭建更多对接平台,简化异地办事手续,解除“老漂族”在他乡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再者,开展亲情牵手活动,鼓励志愿者群体与老人结为国策亲戚,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注重“邻里互助”,有效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将护理员、志愿者、子女三方有机融合,逐步打造以“亲情服务”为基调、以“快乐养老”为目标的新型养老模式,让“老漂族”成为城市“老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