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限电”的话题在网上引发持续发酵。据媒体报道,从9月23日开始,东北多地出现了用电高峰时段拉闸限电的情况,沈阳市、长春市等地均执行了限电。有网友表示,停电已持续了3天,并且时间越来越早,手机也没有信号。也有网友提到,因为停电导致城市主干道的红绿灯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商铺只能点蜡烛营业。
在引发舆情后,因担心可能临时停电导致公司供水区域用户发生临时停水情况,吉林市新北水务有限公司发布通知,“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此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3月份,停电、停水变为常态”,这一官民“互动”方式,更是引发了公众的焦虑与不安,随后该公司不得不道歉并表示处理相关责任人。
供电作为现代社会最为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原本是刚性的。换言之,保障居民用电,是最为基本的底线要求。从近段时间新闻集中报道来看,缺电的情况不只局限于东北个别省份,但很少影响到居民用电。眼下,个别地方出现这种搞突然袭击式拉闸“限老百姓生活用电”,不仅难以得到民众的理解,也暴露出公共管理智慧的不足,无法体现出“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停居民用电之前,若政府部门做到了非常大的努力,穷尽了一切手段,并且履行必要的程序,提前告知公众精准的停电“时间表”,让民众有所准备,才能将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降至最低。
颇为欣慰的是,各地纷纷郑重表态,“拉闸限电”,保民生,不让老百姓生活受限,似乎已形成共识。 9月26日,辽宁召开电力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避免拉闸限电涉及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吉林召开保电煤供应保温暖过冬保工业运行视频调度会议,要求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到广东电网公司调研,要求加强系统研判,严格落实“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
生活用电,属于民生范畴,需要公共服务部门竭尽全力。“拉闸限电”,不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限,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值得各个公共服务部门竭尽全力去做好,决不能出现任何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