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孩子们迎来开学“第一课”。昨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耿峰为家长们送上开学的心理“第一课”,助力家长在新学期做好心理建设,为孩子成长营造更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将焦虑“传染”给孩子
对孩子要准备的东西反复叮嘱和检查,担心孩子的作息调整,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新的环境,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新学期新阶段,现在的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其实,家长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必过于紧张,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自我调适,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对未知新班级的一些担忧和负面消息,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
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
家长出于“保护”,经常代替孩子做决定,并对孩子的选择予以否定。这不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的自我成长。家长应该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家长还应当知道,满足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比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更重要,在与孩子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只要不是过分的心理需求,比如发展新的爱好、做些新的尝试等等,都可以尽量去满足。
不要压抑孩子的表达,多倾听沟通
孩子面对新的环境也会出现紧张和焦虑,但他们表达情绪的能力没有成人好,尤其是幼童,他们不会说“烦躁”“低落”等词汇,可能更多的是用躯体症状来代替,比如说头疼、肚子疼、腿疼等等,有时为了吸引关注还会加入一些夸张的成分。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做躯体检查并未发现问题,不要片面断定孩子在撒谎,批评责骂孩子,而是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如果孩子表达受到打压,只会越来越不想说、不敢说。
制定的规则,家庭所有成员都遵守
规则不能只限于孩子。以玩手机为例,家长不准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成天抱着手机不离手,还怎么让孩子信服?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来管我?言传大于身教,同样的规则,家长更应以身作则。
及时“充电”,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在成长,家长也要不断成长,及时获取孩子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自己能摸得清他在想什么。孩子面对新的环境出现适度焦虑是正常表现,但若焦虑情绪持续超过一个月,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心理不适影响到睡眠、饮食或学习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