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为落实中央“双减”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发现并处理了一批校外培训违规典型案例。
教育部公布的这5起典型案例,涉及北京、湖南、浙江、福建、江苏这五个省市,其中包括:关于北京市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案例;关于浙江省查处“无证办学”的案例,关于湖南省查处“培训机构违规收费”的案例;关于福建省查处“发布虚假广告”的案例;以及关于江苏省查处“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的案例。
“双减”政策落地后,培训市场一片哀鸿。受“双减”冲击,多家培训巨头宣布大规模裁员,有些培训机构在想方设法积极转型,而有的却在变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应对。虽然大部分培训机构都表示,将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坚决拥护中央决策部署。但也有一些培训机构,“明里服从、暗中对抗”仍在上演。
而在教育部通报并处理的这五起校外培训违规典型案例中,既有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无证办学、违规收费、发布虚假广告这样的常见违规办学案例,也有“内外勾结、监管失职”这种违规办学新动向,因为后者是一起典型的内外勾结案。负责监管工作的人不仅不履行疫情防控管理监督职责,反而为违规办学的人通风报信!
可见,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当下,一定要注意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新动向。中央下如此大的决心要解决校外培训乱象问题,不仅是把时间留给学生,也是为了净化教育环境,减少家庭开支,实现教育最大化平等和公平。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还想钻政策的空子,并自以为是的话,必将以失败告终。
总之,这五起案例确实都很典型,也是新动向,需警惕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新花样。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必须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见招拆招”,转入地下的培训机构,有可能以其他方式掩盖违规办学。对此,从加大监管力度,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等等,都必须跟上,由此才能达到“双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