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西路东段西起青阳路,东到西一环,全长850米,就在这不到1公里的路上,诸多英雄儿女在此生活,不仅有革命英雄,还有科技专家、模范功臣。
住在淠河东路的陈相珍是这条路的“活字典”,对于这条路的英雄之处,他如数家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有523人,1500多户光荣之家,300多人获得全国各类荣誉称号,330户从青海221基地归来的国之功臣,200多人扛过枪、打过仗、立过功,40余人参加过武汉抗疫……”
历时八年
红箱子里藏着的“英雄故事”
在陈相珍的书房里,有一只用紫檀木做成的红箱子,那是他的宝贝。“箱子里是我多年来搜集的淠河路英雄的珍贵资料,包括照片、手稿、档案和功勋章、纪念章,很重要。”2013年,陈相珍退休后四处开展国防教育宣讲,然而,单纯地讲理论知识很枯燥乏味,“有点干巴巴的,起不到好的宣讲效果,我就想着搜集一些照片、物品,让国防教育更鲜活、立体。”
陈相珍一直担任合肥市军休三所第三党支部书记,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居住的淠河路很有故事,于是他走访群众、查资料、看档案、考证,搜集了大量淠河路的英雄故事。
在陈相珍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淠河西路所在的五里墩街道和青阳路社区也发掘了这里的“红色基因”,多方寻找、搜集及考证。
“我现在有一箱子的英雄资料,其中照片就有100多张。”如何让这些资料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并受到感染,五里墩街道成立了“先锋宣讲团”,陈相珍作为宣讲团副团长开始四处宣讲,每次,他都会根据宣讲对象、场地、主题等,从红箱子里挑选出适合的资料,然后拖着一个行李箱去为大家讲故事。
如今,陈相珍还成为了安徽省委讲师团百姓宣讲团的一员,不仅在辖区的小学、企业等宣讲,还到外地为大家讲红色故事,“今年光是淠河路的英雄故事,我就讲了28场。”
淠河路英雄的“九种精神”
陈相珍说,在搜集淠河路英雄资料的过程中,每一次都会被英雄身上的故事所打动,不知不觉中也学习他们的精神,宣传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位是94岁的王道明,在辽沈战役中被重机枪子弹击中,身上留下了五个弹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时轨道上有一颗定时炸弹,为尽快修好道路,他就坐在炸弹上给战友壮胆。”陈相珍举着一张照片介绍。
渡江战役中,王新带领战士们到长江北岸架设通讯线路,为了躲避航弹袭击,他被不慎掉落的攀登脚蹬木板砸中后脑,后来带病又上战场,如今,91岁高龄的他主动担起社区、中小学校党史教育辅导员,把党的历史和自己的战斗经历讲述给群众听。
疫情发生后,901医院的朱捷和王联发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赶赴抗疫一线,他们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军工装备专家王小谟,是原38所所长,曾在38所工作长达22年,是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国际雷达装备同台竞技中为国产雷达赢得了世界声誉。“淠河路上革命英雄多、科技专家多、模范功臣多,他们身上涌现的精神熠熠生辉。”陈相珍说,这条850米的路上,英雄们身上涌现出“三线厂”“两弹一星”“预警机”“抗美援朝”“抗疫抗洪”等九种精神,非常值得传承下去。
英雄故事或将在淠河西路展示
“合肥是三国故地、淮军故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城市,淠河路的英雄群体也是合肥一个闪亮的地标。”五里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条路背后的英雄故事,通过宣讲,才能让大家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滋养初心、汲取力量。
借助辖区红色资源,五里墩街道成立先锋宣讲团,组织成员专门去挖掘整理形成《淠河东路英雄多》的主题宣讲稿,在全省其他地市及周边小区里大力宣传辖区英雄人物故事和精神,通过走进小学、幼儿园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近两年,五里墩街道先后组织录制十多期红色口述史宣讲视频,今年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四代人传红色史 百年党领中国兴”主题宣讲,升级改造了300平方米的“红色口述史馆”,正在筹备“两弹一星”精神纪念展览活动。
记者了解到,五里墩街道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按年龄层次分类,组建了以张德骞等“30后”老英模、陈相珍等“50后”老战士及“90后”新生代、“10后”少先队员为主的“四代人宣讲小分队”。“我听过陈老的宣讲后,才知道原来淠河路是条当之无愧的英雄路,如今每当我走在淠河路上,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如果看到路边有垃圾,我会自觉地捡起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朱迪在听了陈相珍的宣讲后,特地实地参观了淠河路,感受激荡的英雄精神。
据悉,淠河西路今后还计划对道路进行美化修整,添加一些装饰,将英雄们的故事展示给更多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