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也是一种追寻
古代科考中不中 姓名有时起作用
夏 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古代科考中不中 姓名有时起作用

■ 安徽池州 赵柒斤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后,科考取士逐渐成了历朝历代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于是,御笔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便成为古代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奋斗目标。然而,谁能想到,士子中与不中、名次的先后,并不全凭学业成绩,考生的姓名有时起作用。

唐佚名《玉泉子》载:会昌三年(843年),王起任主考官,考试结束后,他请示宰相、《次柳氏旧闻》作者李德裕,李德裕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如卢肇、丁棱、姚鹄。岂可不与及第邪?”结果,状元、榜眼、探花就按李德裕所点三人顺序出炉。李德裕实在牛,状元、榜眼、探花一起搞定。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载:江东有个名叫包谊的士子,得罪了中书舍人刘太真,便被这个专门给皇帝起草文件的人牢牢“惦记”。“……明年太真主文,志在致其永弃,故落杂文……”此科放榜前,主考官刘太真照例带着录取名单呈送宰相审定,“宰相以朱呲近大逆,未欲以此姓及第,亟遣易之。”刘太真惊愕万分,又不记得其他考生姓名,“唯记谊尔”。包谊谢恩时,刘太真告诉他实情。可见,刘太真气量虽小,人还实诚。而颜标中状元完全沾了姓的光。《唐摭言》卷八载,公元854年,礼部侍郎郑熏任主考官,徐州叛军作乱未平息,郑侍郎想借科举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正巧有个叫颜标的同学也在考试,而郑侍郎恰是颜真卿的铁杆粉丝,以为颜标是颜真卿的孙子,就把状元赏给了他。颜标谢恩时,郑侍郎问了他家祠堂后,才知眼前的状元乃寒门出生。

自唐至清,因姓名关系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考生层出不穷。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科举制度已成强弩之末,经袁世凯等人奏请,清廷已同意部分停止科考。这一年,将补行辛丑(1901年)万寿恩科和壬寅(1902年)正科会试,合并举行。刚好,这年也有乡试,次年就是慈禧的七十大寿,主持乡、会、殿试的官员,都非常留意“吉庆之兆”。头两批放到云贵两广主考官员的名字分别是:李哲明、刘彭年、张星吉、吴庆坻、达寿、景方昶、钱能训、骆成骥,连缀起来,就成了“明年吉庆,寿景能成”。为提前制造祥和喜庆的气氛,挖空心思用姓名连缀喜庆句子选拔考官。这种鸿运岂是才识学力所能幸致哉!这年殿试,必须取一个名字中有“寿”的士子,以示预祝,山东人王寿彭这个中国幸运儿便做了金殿传胪第一声。

历经1300多年的科考,理应贯彻平等、公平原则,但很多时候,在最高级的殿试中却成了游戏。由此可见,在查实有名有姓的610多名状元(包括五代十国和辽、金等)中,有多少是名不符实的状元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