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构建党建工作与医疗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发挥党委核心作用 勠力同心打赢疫情攻坚战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1月27日,合肥市三院党委向全院职工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来。343名党员加入一线,6名同志驰援武汉,2名同志支援上海防控。全院党员、职工共捐款46676元。其中,王鹏同志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谢然同志被中华护理学会授予“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张蕾同志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抗疫家庭”;朱代峰同志被授予“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合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首批先进个人。
承担高速道口体温监测工作。全院党员干部积极响应,25日晚9点20分接到合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任务,10点就完成人员到岗,开始承担高速道口体温监测工作,坚守金寨路高速路口,实行24小时值班,执行排查任务。共有200名党员职工参与值守,体温监测累计约10万人次。
学党史为群众办实事 名医下基层坐诊家门口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合肥市三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深度结合,以党史学习教育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把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包河区常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一间门诊室,门口悬挂的牌子上写着“呼吸与过敏病名医工作室”。该中心作为市三院的医联体协议单位,落实优质的名医工作室下沉到社区,让群众看病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荣光生做为名医工作室领衔人,每周三都会来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半天。荣主任说:“让名医下沉社区,一方面是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让群众在基层社区也能达到与大医院‘同质化’的治疗水平,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传播科普知识的好机会,与治疗相比,提前预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社区看病,免收居民挂号费,如果是社区的家庭签约医生,还能省去诊疗费,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把专家坐诊的信息发布到社区网格,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来回奔波。
在疫情防控工作为准则的前提下,合肥市三院眼科主动深入社区和校园,为老人和孩子送去眼健康。协同包河区残联、高新区残联、经开区残联、蜀山区残联、庐阳区残联,分步骤分阶段派出眼科医疗团队深入辖区,为老年人开展白内障筛查,传授健康知识,集中解决眼病患者看病出行不方便问题。
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 助残服务到乡镇解难题
合肥市第三医院外科第二支部主动探索如何发挥党支部为基层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把学党史和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
在肥西小庙镇,需要做残疾人鉴定的居民很多,有的是常年卧床不起,有的是肢体活动不便,给政府及家庭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但因疫情防控需要及相关工作流程的复杂性,积压了很多未及时完成鉴定的老百姓,大家迫切需要能够及时、便捷的解决实际困难。
2021年4月27日下午在与蜀山区残联联系及肥西小庙镇的统一安排下,外科第二支部在支部书记赵萍的带领下前往小庙镇综合文化站广场进行了送医上门,完成肢体残疾鉴定的工作,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服务。
当日下午广场上人头攒动,前来鉴定的人员及家属络绎不绝,支部医护人员及时协助活动不便鉴定者,细致查阅相关资料,耐心询问病史、解答相关问题,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一共接待了68名鉴定群众,受到了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在这批专家团队里,有骨科杨祖华主任、王立飞主任、刘楷主任、刘东东医生、杨世龙医生及徐晓妹、薛锦两位护士长,他们开创了“送医上门”新模式,用实际行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惠及广大百姓。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此次活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奉献的朴实情怀,也正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真实体现。活动在解除大家实际困难的同时普及了医疗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面对险情党员带头 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有条不紊
2021年5月13日凌晨,六安市发现一确诊病例后,合肥市三院积极响应,党员带头、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加入到核酸检测队伍中,三院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分别于5月15、16日及17日奔赴合肥市供电公司及臼井管路系统(合肥)有限公司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共采样一千余人次。
就在这一关键时期,市三院PCR实验室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们是5个人轮岗,最近每天的检测量是有一个激增的,在1500个左右,印象中曾经最迟的一次下班是在凌晨4点左右。”PCR实验室负责人李婧旸介绍,为了保证更加及时发出报告,他们不断提高效率,在 6个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同时确保发热门诊病人优先检测,以最快的速度出具结果。“疫情防控始终不能松懈,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将继续战斗在核酸检测的一线。”
合肥市三院疫苗接种点,5月19日,等待接种的市民在早早搭好的雨棚下排起队伍。由于医院采取了规划高效合理的接种举措,现场等待区、登记区、注射区和留观区,在医院和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现场排队井然有序,市民们按照防疫要求佩戴口罩,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完成各项接种流程。
接种点高速科学运转的背后离不开各个环节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我们市三院是临时接种点,目的是切实提高新冠疫苗接种能力,安全有序地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现在所有医护人员都是在完成本科室工作的情况下,自愿报名参与投入到一线的疫苗注射工作中来。”接种点负责人方燕燕介绍,在无法预测到当天前来接种的人员多少时,当接种人数出现激增,便会随时在临床调配医护人员,每当这种时候,同事们不仅没有一丝抱怨,都是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踊跃报名。“我们这个团队的年龄跨度从70后到90后,最忙的时候一天打了1000多针,连吃饭都是轮流换着来,但大家都特别有凝聚力,尤其是一些90后的孩子,有时候还会被抽调到其他社区的接种点成为那里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