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滁州如此多“娇”
2021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兴产业!滁州如此多“娇”

■ 记者 吴承江 胡昊/文 高斌/图
美丽的中新苏滁高新区
俯瞰中新苏滁高新区鱼尾狮公园
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
 

6月25日,总投资20亿元的深圳仙邦锂离子电池封装材料生产项目正式网签落户中新苏滁高新区。稍早前的3月29日,胜华波电子雨刮器生产项目签约仪式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举行,这是胜华波集团继在园区一期、二期项目投产后再一次新增的投资项目。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兴表示,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带给他们的发展机遇以及中新苏滁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域优势,公司发展势头强劲。

“不少企业家都是追加投资,在过去的基础上搞二期三期,扩大投资,深耕滁州。期盼大家能够为滁州发展牵线搭桥。”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在今年的一次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如是说。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连续两年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当下,一个现代化新滁州正在江淮大地光芒闪耀。

投资高地,兴业福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方位参与、融入,成为扎实推动滁州产业转移、集群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示范窗口。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滁州市把与沪苏浙地区的园区合作共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高水平服务的中新苏滁高新区,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博石高科是中新苏滁高新区2019年引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7个月,投产时间比计划整整提前了6个月。公司董事长赵春波说:“我们决定企业迁到滁州,看中的是这里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做到“软”“硬”兼施是中新苏滁高新区发展的一大密码。首先是软环境,体现在服务上。一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变被动办理为主动帮扶,设立“一页纸项目管理”,完善项目从签约到达产的全过程“服务链”,按月调度项目进度,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问诊把脉、排忧解难。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土地、规划、建设同步审批,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其次是硬环境,体现在配套上。园区引进了优质学校、高端医疗中心、公寓酒店、配套商业等优质配套项目,打造了风景优美的景观工程,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除此之外,中新苏滁高新区始终紧盯苏州工业园区“软件转移”等关键环节,对该园区开放创新发展、营商服务环境、规划建设管理等成熟经验坚持“先借鉴、再吸收、后创新”,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的新亮点,为园区的发展夯实基础。

一批批招商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股股振兴热潮不断升腾。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引进项目近300个,注册各类企业超600家,协议引进资金超750亿元,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园区项目的主要来源地,来自沪、苏、浙地区项目数和投资额占比分别为73.3%和65%。

励精图治,硕果满枝

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时代征途中,中新苏滁高新区留下了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迹,舞出了自己的精彩,抒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美篇章,它亦是滁州全力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的一个缩影。

5月27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队赴南京江北新区,对接推进合作事项,就深化两地务实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南京江北新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6月3日,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又率队赴南京市浦口区考察调研,进一步推进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合作事项。

今年以来,滁州加快打造协同发展大平台,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顶山-汊河、浦口-南谯2个新型功能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目前,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已经宁滁两市规委会通过,并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管委会+开发主体”的管理运营模式逐步形成,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批复成立。江北新区与来安县、南谯区与浦口区按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合作开发有限公司,一期资金均已到位。重点项目蹄疾步稳,此外,滁州市还围绕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由市领导领衔挂帅“链长”,建立工作专班,助力产业链培优做强。以“一区三城”建设为重点,构建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累计引进和建成孵化平台40家、50万平方米,入孵项目近800个。加强战新企业与中科大、上交大等8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近200家。今年1-5月份,滁州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222个,新竣工141个。

凝心聚力,奋楫争先

政策投入、优化服务、转化落地、嵌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滁州也正在竭尽所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能与活力。

滁州市重点围绕科技企业创新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推进、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构筑了覆盖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先后出台科技创新配套政策30余项。搭建科技融资平台,市财政安排1200万元科技经费给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用于科技融资担保业务,每年安排300万元经费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给予50%保费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担保成本。设立3亿元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科技项目36个,投入金额1.6亿元。

政策支持,金融助力,滁州创新发展增底气、添后劲。滁州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驱动效能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滁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强化政策激励。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来滁落地转化。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举办“智汇滁州 揭榜挂帅”活动,聚焦滁州产业重大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围绕解决困扰企业的“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榜金总额近1.5亿元。

成就纷至沓来,进取永不止步。滁州人正以势不可挡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干劲,带来持续开放发展的美好新气象。亭好滁州,未来可期。(部分素材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