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慢就业”变为“懒就业”
让人放心,也是一种能力
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别再把孩子的课间10分钟“偷走”了
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势在必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再把孩子的课间10分钟“偷走”了

■戴先任
 

曾经,童年的课间时光是这样的场景:同学们三三两两围成一团,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扔沙包,有的弹玻璃珠,直到上课铃响才气喘吁吁、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然而,中小学课间十分钟逐渐变得“静悄悄”,孩子们只有喝水、上厕所才被允许离开教室。如今,针对一些学校出于安全和便于管理的需要,限制学生课间活动和同学之间正常交往的情况,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不得对学生课间出教室等设置不必要约束。(6月15日《新京报》)

中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变得越来越“静悄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安静”,这并非是一种好现象。孩子们在课间不爱出去玩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学校担心学生自由活动有安全隐患,而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利用课间时间做作业;还有老师有拖堂的习惯;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不少学校并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由此,一些学校就更不敢安排学生户外活动,甚至出教室都要得到老师的允许,只有喝水、上厕所才被允许离开教室。这也让课间十分钟变得有名无实。

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劳逸结合,课间不充分运动,学生甚至时刻紧绷着学习的弦,反倒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增加他们的倦怠感,影响学习效率。

事实上,为确保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权利,教育部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等等。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牵涉不少问题,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并非易事。对此,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学校能够见招拆招,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比如要督促学校重视起来,调整课时安排,强化安全管理,让课间不再“静悄悄”;学校要重视体育,增加活动场所;要杜绝“大班额”现象等等。学生的课间十分钟不能是“安静”的,而要是“热闹”的,不能再“偷走”孩子们宝贵的课间十分钟,该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