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科学探究精神 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选材亲切,难度适宜,反套路,重思辨
3上一篇 2021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选材亲切,难度适宜,反套路,重思辨
——对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的四点印象
■ 合肥八中 刘从良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网上的专业点评已经很多了,做了一遍试卷,这里仅谈几点个人印象。

1.选材亲切友好。相比往年,今年试卷选材不再“板起面孔”,不着“思想教育”的刻意痕迹,选材接地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验。如一般论述类文本,选择了“数字人文”材料,考虑到了材料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与上海卷相类;实用类文本,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亦是学生关注的民生话题;文学类文本选取小说《秦琼卖马》,故事生动、人物鲜明,学生喜闻乐见;就连诗歌材料,也一改艰涩,选取了辛弃疾的《鹊桥仙 赠鹭鸶》,活泼有趣;语用题中的“线上线下”话题、“水果含糖”话题,都贴近学生生活体验。高考试卷选材承担着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最后一节班会课”的功能,不能不注重“思想性”,但显然,思想教育的关键在于“渗透”,在于“润物细无声”,不能“说教”,不能“马不吃草强按头”。实际上,这张试卷选材已经关照到了对学生的时代、民生、生态、互联网等意识的提醒,已经考虑到了对学生在古今、中西、文理等方面思考和探索的引导,于无痕中融合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2.命题难度适宜。试卷结构与2020年大体一致,试题类型平稳,略有调整,题目难度设置合理。整体上,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核,注重情境和运用,注重思维的考核,对各个层次的考生来说,试卷既“似曾相识”,又“略有新奇”,既不会“一望即知”,也不会“望而生畏”。整套试卷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两个半小时内的阅读量、思维量及书写量,既能保证绝大多数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又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充分实现试卷的选拔功能。

3.试题反对套路。为正确引导教学,引导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中走出来,从背模板、背套路的投机取巧心理中走出来。试卷在反对猜题、反对套路、反对“伪勤奋”上下了功夫。作文题避开大家复习中常写的“宏大主题”“热门话题”,试卷上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不考知识性、识记性内容,题目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主观题,问“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所不足”“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岳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题目设置紧扣文本,切口极小,必须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的套路式笼统作答方式,应对不了这类题目。试题命题的意图明确,让平常不学习语文的学生“露马脚”,让只会“背套路”的人“被套路”,让“临时抱佛脚的人”感觉不到“佛的光芒”。这对教师和学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语文学习,注重平常,注重经常,注重“平素养成”的素养,必须扎扎实实下功夫。

4.命题注重思辨。实用类文本的图表分析以及主观题就需要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作出审辩式思考。语表题也需要运用逻辑与思辨能力解决问题,比如第21题,巧妙地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考查融合成一个语段压缩题,考生需在文段阅读的基础上,处理好相关信息,才能将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以后的语文教学亦有很好的引导和矫正作用。

个人做卷印象,求教于方家。

(安徽省优秀教师,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八中语文高级教师,著有《这样学语文》,《语文报》“良师说语文”专栏作者,录有中学语文微课1900多节,到各地作报告200多场。)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