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之《红色金寨》
茶园尽带黄金甲
碧艾粽香 暖了谁的时光?
湘楚三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园尽带黄金甲

■ 赵见
 

黄山茶好,笔者好茶,此次黄山之行,自然也就少不了对黄山茶叶的关注。

笔者是第一次来黄山,也是首次亲临茶园,步入其间,仿佛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啥都觉得新鲜好奇。采茶的大妈姓王,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些采茶技巧及注意事项,并指着我们好奇的那块小黄牌称,这叫灭虫黄板,可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茶树害虫;除了使用灭虫黄板外,茶园里还添置杀虫灯、诱捕器等绿色防控设备,以最大程度减少害虫对茶叶的危害。目的都是为了避免使用农药,生长出优质的生态环保茶叶。

王大妈还告诉我们,灭虫黄板每年分两季使用,3月初,第一次插放灭虫黄板,主要目的是遏制害虫大量产卵。每年6、7月份,还需要对茶树进行矮化培植,这是新式种茶方法,就是将茶树老枝打掉,让茶树长出新枝,来年春天长出更多更好的新芽头,此时得换上新的灭虫黄板,避免新长的枝条遭到虫害。如此做法,虽说费了不少工夫,但产出的茶叶让人喝了放心。这回总算弄明白了,原来那一张张黄板,是专门用来粘捕害虫的,茶农在每株茶树旁放上它,就如同为茶树“穿上”了一套抵御虫子入侵的“铠甲”。

我们问王大妈:一亩茶园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她告诉我们,茶农种茶卖茶赚的全是工夫钱,这里的茶叶每年只在春季里采摘,其他季节不采摘,产量不高,但却保住了当地茶固有的品位,一亩茶园一年炒出的干叶只有5、6斤,收入一两千元。

王大妈的家离我们所住的酒店不足200米,我们晚上去了她家看他们的自制茶,王大妈的儿子红青为我们拿来一袋野茶和半袋前天才采摘现炒的茶叶给我们看,他说家里炒好的茶叶基本卖完了,只剩下这点茶叶,档次一般,不过有一斤明前毛峰还是上档次,是留给家人用的,他边说边为我们每人泡了一大杯,杯中的茶叶一芽一叶雀舌形,汤色清澈,香味浓郁。这位红青老弟业余爱好擅长诗书,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饶有兴致地为我们朗诵了东都漫士的《黄山毛峰》诗文,用以助兴,此诗最后两句是:“嘉木从来生佳地,徽州春意杯中呈”。多么好的诗句,多么好的黄山人啊,在王大妈家,我花了450元买下了那斤明前毛峰,这茶叶,在合肥市场没有千元是买不到的。由于他们家中只有那么一斤“看家茶”,两位同事只好承让于我。

回来的路上,大家陶醉在黄山的秀丽山水间,而每当我看到山坡上那一片片茶园,心中总会产生深深的敬意,这敬意来自心底的感谢,源自于黄山人民的勤劳、好客、善良与真诚。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