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沦为“赚钱APP”的“赚钱工具”
学子们,写下自己的新奋斗
人民日报宣言文章: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三句话送给正在高考的你
展会遛娃不能“遛”走了文明
下一篇4 2021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沦为“赚钱APP”的“赚钱工具”

■ 郭元鹏
水中捞月 王恒/漫画
 

眼下,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然而,一些参与者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而标榜的高收益则迟迟难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6月7日《工人日报》)

“赚钱APP”并非新鲜事物,此前就曾风靡一时。在割不动年轻人的“韭菜”后,一些APP将目标转向了老年群体。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例子:退休后,杨宝东成为一名“赚钱APP”玩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他下载的APP种类五花八门,包括看广告赚钱的、猜成语赚钱的、玩游戏赚钱的。有的APP号称走路、吃饭、购物、睡觉都能赚钱。实际上,忙活了这么多年,他没有赚到什么钱。

“赚钱APP”赚不到钱,是很多人的感受。这些“赚钱APP”号称不用付出成本就能赚到钱,用户注册后领到各种任务,通过看视频、签到、邀请好友等操作从平台处领取代币,再用代币兑换成现金,行话叫“零撸”。结果很多人为此彻夜不眠的转发,转发到朋友圈,转发到微信群,转发到其他好友的对话框,辛辛苦苦要么一无所获,要么即使有收获,也不是真正的现金,而是“消费抵扣券”,也就是说“要想花出去”你就得去消费。

“赚钱APP”不过是借助人们的“贪财心理”而开展的创意营销,上面都是铺天盖地的小广告,甚至是野广告。这与前几年流行的“跑步赚钱APP”性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把戏。目前,“跑步赚钱APP”早就销声匿迹了,眼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赚钱APP”只不过是一种翻版的卷土重来而已。

面对“赚钱APP”,人们切莫当他们的“赚钱工具”。要多些理智的态度,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蒙骗了,即便自己真的“闲得无聊”,也不能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对于其他人来说,你四处转发本身也是一种骚扰。试问,有多少人会点击你转发的“赚钱APP”上的信息!

看看视频就能赚钱,看看文章就能赚钱,玩玩游戏就能赚钱,表面上看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实际上当我们沉迷其中的时候,幡然醒悟才会发现原来又落入了人家设计的陷阱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