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高考正式进入“倒计时”,再过几天,人生“第一大考”的高考就将到来。对于高考,各方有多重视毋庸讳言。高考事关千百万考生和家庭,对此高度重视自有众多理由。在每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各地都在围绕着高考做文章,正所谓“一切为了高考”。
然而,做事情总要有个度,如果对高考“过分”重视,就有可能跑偏,对考生来说非但不能从中受益,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高考前几天,来自社会的各种“关注”或“关爱”也接踵而来:工地停工、娱乐停止、商贩歇业等“土政策”出台,好像高考就是如临大敌,“一考定终身”的暗示不断被强化。
都知道高考的极端重要性,有趣的是,不少考生倒还坐得住,反倒是社会舆论开始紧张和浮躁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考生的紧张和焦虑,有时并非来自考生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外部。给考生创造一个宁静、安定、舒适的高考环境,这本身没有任何错,只是一旦社会各界兴师轰动,大肆炒作高考,甚至刻意营造紧张气氛,就显不可取了。
事实上,各地在高考期间都规定,相关学校周边要日夜“静音”,违者处罚。还有不少地方采取交通临时管制措施,这些无疑是为高考助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的权限就可以无限扩大。高考期间禁止施工、暂停文化娱乐活动等,还要看是否需要。只要没有达到噪音程度,不影响考生备考,就不必“一刀切”禁止。
“高考无小事”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表明全社会对高考的重视,却不能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侵犯他人的权利。数年前发生的那起因为家有考生,家长就要求全楼数百人停用电梯事件,至今仍值得反思。这实际上是特权思想作怪,滥用私权的行为,也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自私自利行为。
可一旦侵害公共权利时打着“一切为了高考”的幌子,又有多少人敢于提出质疑?适当为高考让路,体现了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但高考再重要,也不能超越规则或违反契约精神,这绝非不关心考生,只是,有时我们恐怕过分关注高考了,对高考太敏感了,凡事做得过分,就可能适得其反。由此,对待高考,社会各界都需要再淡定一些——高考倒计时,莫给考生平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