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胖墩儿”需开全民“大处方”
“银行卡遭盗刷可索赔”让用户吃下“定心丸”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贻害子孙后代和全球生态
无法重来的人生 每一天都要好好过
莫让地震谣言给灾后重建“添乱”
3上一篇 2021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莫让地震谣言给灾后重建“添乱”

■ 张西流
 

2021年5月24日,大理市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今天下午2~5点有强震,请注意避震”的不实信息。信息随即被转发扩散,引起市内部分区域市民恐慌。经调查核实,该网民系大理市人赵某某(女,36岁)。目前,相关调查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中。(5月25日澎湃新闻)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有可能成为真理”。网络谣言对个人、对社会发展都贻害无穷。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网民无法辨别真假,久而久之,网民失望的就不仅仅是网络文化,还有网络文化背后的现实世界。因此,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化引导,是一种必然选择。互联网信息管理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编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切实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然而,网络谣言滋生,源于法律制度滞后。与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相比,法律、政策及管理并没有相应跟上。比如,我国法律对何为散布虚假信息、何为虚假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如何定罪等,均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仅不利于互联网管理,而且不利于网民把握网上发表言论的尺度,导致“言论自由”越过了法律边界。可见,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网络方面的立法,但网络立法还存在不少缺陷,还远远不能适应实践需要。

所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同时,政府要以信息真实为准则,及时对错误的网络信息进行辟谣;要针对虚假的突发事件言论、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发布更正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让广大群众即刻明白事件真相;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秩序,推行网络实名制,规范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管理,严惩网络管理者玩忽职守行为。特别是,制造和传播与生命救援相关的谣言,后果更严重,应从重从快查处。当前正值救援关键时期,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莫让地震谣言给灾后重建“添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