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 合肥骄傲
2021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之重器 合肥骄傲

■ 记者 沈娟娟/文 星级记者 黄洋洋/图
合肥高新区聚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
“人造小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
全长4.4公里的安徽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在合肥正式开通
联宝科技笔记本生产线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因为2020年GDP总量突破万亿的一张“成绩单”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这座年轻的城市,带着自立自强、敢闯新路的精神,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开路先锋。

如今的合肥,创新已成为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强大的发展底气,跻身全国20强和全球科研城市20强。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一批国之重器在科技创新领域熠熠生辉,诸多“硬核”的科技成果无一不书写着“合肥骄傲”。  

合肥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

3月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科技自立自强话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进怀柔、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时间退回到四年前,2017年初,合肥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大科学中心。目前,全国只有四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合肥市不断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量子信息科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等“一室一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等研究院,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体现“合肥担当”。

目前,合肥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量子创新院1号科研楼竣工交付,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运行,大健康研究院揭牌,环境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启动组建。

“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赋能科技创新

在合肥市,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标国家实验室,合肥市围绕科学中心四大领域,组建运行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以及未来技术研究院等五大综合研究平台。

同时,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运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加快推进,一批“国字号”交叉前沿研究平台也将在合肥的土地上诞生。

为更好地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合肥市主动作为,投入超50亿元引进知名高校院所,与清华、复旦、北航等共建了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等26个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在合肥这片“养人”的土地上,“高能级”创新平台的磁场正在不断加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在肥诞生并成功销售一台,长距离量子通信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等离子体深空推进技术攻克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难题。质子治疗设备国产化加快推进,首个自主研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药物启动临床试验,全球首套核磁兼容型脑PET和新一代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发布。科学中心获批以来,项目单位累计承担相关领域科研项目(课题)总数超3000个,累计授权发明专利超2200项,2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量子大道”等重点片区擦亮科创名片

在合肥高新区里,东西走向的云飞路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经常路过的人都会形容它为“量子大道”,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三家主要从事量子技术研究的企业分布在路两侧,周边还分布着20余家量子关联企业。

跟随着“量子中心”片区的建设飞入寻常百姓家,以高新区“量子大道”为承载基础,合肥市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助力量子信息科技策源和成果转化,打造“量子中心”。

量子中心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片区之一,科大硅谷、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际交流和重大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交流区等重点片区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依托中国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海内外校友科创基地、支持科大师生和校友创办企业,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产业”集聚区,打造“科大硅谷”。

坚持“科技+安全+生态+国际化”理念,完成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工作,完善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城市服务等功能,打造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充分发挥安徽创新馆功能,联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构建“公司+政策+基金+平台+项目+基地”的全链条转化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依托滨湖国际科学交流中心,创设国际知名科学品牌活动,打造国际交流和重大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交流区。

“合肥造” 硬核科创成果 助力“国之重器”

在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学家建造的混合磁体装置所能产生的稳态磁场强度高达45万高斯,是地球磁场强度的90万倍。

同步辐射装置是国内唯一以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为主的同步辐射光源,2015年完成新的升级改造,实现满能量注入,已达到国际上低能光源的最高水平。全超导托卡马克是国际首个、国内唯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俗称人造小太阳,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稳态物理最重要的前期实验平台。

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肥提升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已有装置性能,新建聚变堆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4大装置,开展合肥先进光源等4个预研项目,全市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达11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而如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多项“合肥造”高科技成果助力“嫦娥五号”奔月、“天问一号”探火;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关键核心部件交付,量子领域及聚变领域研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向全国推广。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一个个“国之重器”在科技创新领域熠熠生辉,合肥也随之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创新气质,强大底气,“硬核”成果,合肥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开路先锋,这是合肥的使命担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