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理财课”实质是“劫财课”
警惕答案“拍照即得”助长孩子惰性
董明珠称 不招只会喝酒的人
一瓶开封了的眼药水还能用多久?
莫让儿童化妆品乱象伤害孩子身心
下一篇4 2021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多少“理财课”实质是“劫财课”

■ 何勇海
“劫”财课 王恒/漫画
 

大量名为“理财课”“财商课”的在线教学课程广告充斥于网络,其中不乏“摆脱穷人思维”“1元学理财”等颇具诱惑力的广告语。那些“理财培训公司”用低廉的价格和所谓的优质服务,吸引学员花高价成为金卡会员,但是后续的课程却让人大失所望。不少学员提出退款,却一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被拉黑。有的学员一元学理财,结果被骗近万元。(4月8日央视财经)

你若理财,财就理你?未必,大多数人带着美好愿望开启理财行动,最终落得个折戟沉沙的命运。所以,必须警惕理财课以“教理财”名义劫财。据媒体调查,有些机构宣称“一元理财课,投资小白也能学”“只要九块九,投资大V带你飞”等,其实是打着廉价甚至免费旗号吸引客户,中途却会收取高额费用。更可恶的是,在高额费用背后,教师资质造假,课上所讲内容在网上都能查到,课程没开始群就被解散等,消费者想要维权,却因客服联系不上、纯粹是个人办班等多种原因,维权十分困难。

有些网络理财课更可能沦为“劫财课”。因为网络具有隐匿性,核实身份较困难,执法难以找到责任主体,监管难度更大。故对网络理财课,消费者更应增强防范意识,对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不轻信,别让自己的财产处于高风险中。同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学习投资理财、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总想着“赚快钱”,即使要学习投资理财,也应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或平台。

防止理财课变“劫财课”,监管更要有作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理财课广告进行规制,对存在虚假宣传甚至诈骗的理财产品依法打击;还要强化网络平台的连带责任——有关部门一旦查证理财课有违规违法行为,除了处罚责任主体,还要追究平台的连带责任,甚至关停整顿,以此倒逼平台全面加强对线上理财课的监管。平台也应认真担责,与监管部门一起堵死“劫财课”的生存机会。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