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多是青绿色的,但只有常住梧州的人才知道,青白到发亮的三月李才是最美好的。比葡萄大上一圈的三月李,青里透白,圆润美好,圆溜溜的如玉石一般,让人只想藏到匣子里,珍藏起来。用两根手指,拈起一颗三月李,置于上下门牙之间。轻轻一磕,顿时,只听“咔”的一声脆响,酸甜的汁液顿时布满整个口腔。那滋味啊,真是妙不可言。
然而三月李总是“不讲理”。不近清明,它不长个,不显白,小小的个儿,暗暗的青色,静静地缩在枝叶缝里,一声不吭。但一到清明前六七天,它就发力了,一个劲儿地膨胀自己,努力褪去暗青的外衣,以凸显它润白的大肚子。然而一过清明六七天,它就“撤退”了。真的是撤退,干净利落的撤退。不信,请在清明后到李子园看看,满地都是三月李清白圆润的身子。好看是好看,但就是看着让人心酸。因为掉到地上的三月李,味道已大不如前。
也因为如此,每年临近清明,父亲总会嘱咐我们留意李子树上有没有透白的果子。如果有,就要赶紧摘下来,或跟邻居分享,或腌制起来。那时候跟邻居分享三月李可不是摘下来装盆子里,洗干净后送过去那么简单。那必须得有一个特别的“装扮”仪式才有味道。李子洗净装盆后,首先要给它周身划几刀,划完后的李子就像一个一个的青白的小灯笼,神气地聚在白瓷盘里。接着是撒盐,祛涩激酸。再接着是撒辣椒圈。最好是红红的指天椒,切成一个一个的小红圈,撒在青白的小灯笼上,红青相映,再加上三月李被盐逼出的小水珠,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这样子端过去跟邻居分享,才是最美好的三月李。当然,也有别的做法,比如,把“划灯笼”那个步骤变成拍,像拍黄瓜那样子拍一下,然后撒盐撒辣椒,也一样美味好吃。但我总是觉得不够好看,所以我多是选择给三月李“划灯笼”。
倘若当时吃不完,邻居也已送过三五遍了,剩下的李子就只能腌起来了。三月李的腌制方法极其简单,说白了就是把李子丢到浓盐水里,然后放到家里最阴凉的角落。
但说实在的,我一直认为腌过的三月李已不再是三月李。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腌过的三月李最多只剩一点很单薄的脆,甚至一点都不脆了,更别提当初的鲜脆了。二是它的酸已不是当初带着一点点青涩的酸,更多的是腌制出来的那种咸酸了。虽知如此,我们在吃不完的时候,却依然坚持去腌制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这只不过是人们想留下一点当初的念想,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念想。这就像是我们每个求学阶段结束时都要照毕业照一样,虽知此时此刻过往的美好都已随风远去,但还是要倔强地去拍一张毕业照,以示曾经有过,以及不会忘记。
其实,只要曾经真心实意满心欢喜地拥有过,又何必惧怕时光的逝去呢?就像三月李一样,一生就取清明前后十天八天,一生至美也全绽放在那么十四五天里,不也一样叫人念念不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