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夫妻:一片丹心护英魂
清明共祭,让思念蔓延
伤残老兵立碑守墓 守护烈士50余载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
清明假期 合肥机场客流呈明显增长态势
“诗仙”长眠地 传承守千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4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伤残老兵立碑守墓 守护烈士50余载

赵贤军在泗县大杨乡东赵集烈士陵园里擦拭墓碑
 

四季如风,扫过那片被壮阔淮河贯穿的皖北平原,拂过那位拄着拐风雨无阻守护陵园的老人。

老人名叫赵贤军,今年75岁,安徽省泗县大杨乡人。他1964年入伍,服役期间意外负伤,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军人。1969年,他退伍返乡,得知家屋后的土堆里葬着淮海战役灵璧战场牺牲的387名无名烈士。他当时就下决心,要为这些烈士立碑守墓。

“虽然我残疾,但我是军人。退伍不褪色。我一定要为这些烈士做点什么,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赵贤军说。

1970年起,赵贤军在这里接连竖起了数块手写的木碑和简易石碑,但这些碑均耐不住日晒雨淋。2005年,赵贤军决心要让烈士有个永久的“家”。他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到处募捐,用这些钱选石料、碑座,请人撰写碑文,并在陵园种下树苗。邻里乡亲也深受感动,纷纷提供帮助。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同样大力提供支持。

2008年,一块正式的纪念碑终于立了起来,而后一块块大理石碑、英灵纪念亭和石牌坊等陵园设施相继完工。如今东赵集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年逾古稀的赵贤军老人虽行动不便,但每天坚持拄着拐或是由老伴推着轮椅到陵园清理杂草,打扫卫生,整理花篮,擦拭墓碑。同时,老人一直在多方联系,希望摸清烈士的姓名,帮烈士“寻亲”。

赵贤军50余载义务守护着这387名烈士英灵。“身为中国军人的荣耀是我的不竭动力,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这里的烈士英灵,宣扬先烈事迹,找寻烈士的亲人。”赵贤军说。 ■新华社 记者 韩旭/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