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党的一大会议召集人
“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
林徽因建造“昆明客厅”
张寒晖创作《边区十唱》
3上一篇 2021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寒晖创作《边区十唱》

 

1943年冬,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与著名诗人柯仲平,结伴从延安到当时被边区政府树为模范村的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城壕村采风,与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同住一盘土炕,同吃一锅米饭,听张振财讲述怎样克服困难,把一个落后的城壕村变成一个模范村。

柯仲平深受感动,灵感突发,趴在炕上一口气写成了大型眉户剧《模范城壕村》,在延安多次演出并获创作一等奖。张寒晖和柯仲平一起在城壕村住了许多日子。

一天,张寒晖在依山傍水的山村里行走,忽然从农家磨窑里传出村姑哼唱的《推炒面》调子,歌儿伴着“踢踏、踢踏”的驴蹄声,伴着“咣当、咣当”的罗面声,分外动听。他从中受到启发,即兴填入了新词,创作了反映边区军民大生产的秧歌剧《军民合作》及主题歌《军民合作歌》。传唱开以后,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热潮中,经作者再创作,形成了《边区十唱》:“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齐动员呀么嗬咳。兵工队呀么嗬咳,互助组呀么嗬咳,劳动的歌声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满山川呀么嗬咳……”

这首紧扣时代脉搏的《边区十唱》,很快红遍了陕甘宁边区,唱遍了各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将它搬上舞台,并定名为《军民大生产》,使得这首源自南梁的民歌,带着大生产运动的澎湃热情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 刘志洲 据《人民政协报》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