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食春桑 儿时“养蚕人”
合肥电信“适老化”便民服务暖心有温度
今日竖鸡子 春色正中分
下一篇4 2021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野蚕食春桑 儿时“养蚕人”

■ 湖南长沙 魏亮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我走出家门,来到江边风光带散步。只见几个小孩子在一棵桑树旁采摘桑叶,这却勾起了我对儿时养蚕的一些记忆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就离开了乡下奶奶家,与父母亲住在城市工厂宿舍里。住在城里不似乡下玩耍自在,但我时常寻找些新鲜事儿。

上小学的有年春天,学校卖零食的阿姨不知从哪弄来小蚕,对外销售。引得同学们围观。我也很好奇,看到有些同学买了回家养,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十多条小蚕回家养。

养蚕首先得给小蚕找个安家之所。父亲看到我买回家的蚕,便从家找出一个木抽屉给我养蚕。给蚕宝宝找到窝之后,便是喂养了。我知道蚕宝宝每天都需要吃桑叶。所幸我和住在宿舍区的同学们早知道宿舍内有棵桑树,于是每天一放学,我都会去采摘桑叶。但不急于喂,因为怕蚕宝宝吃了不干净的桑叶闹病。我事先将桑叶擦干净,并把原先蚕宝宝“卧宝”清理干净,再把干净的桑叶放进木抽屉内。每当换了新的桑叶,蚕宝宝们便开始品尝它们的美食了。我常在木抽屉边观察它们,只见它们发出“沙沙沙”的吃桑叶声,似一曲动人心弦的大合唱。它们把木抽屉当作一个大舞台,穿梭于桑叶间翩翩起舞。

不久后,蚕宝宝们渐渐地长大了。每天我都会多次在木抽屉边细心地观察着它们的成长。有一回,我和同学们如往常般,放学后去宿舍区的桑树采摘桑叶,哪知树儿光秃秃的,全没有桑叶的影儿。估计是养蚕的伙伴们多了,桑叶被摘光了。加上桑叶生长有周期,供不应求了。一想到蚕宝宝们要挨饿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我便与父亲说了此事。父亲见我心疼蚕宝宝。于是骑自行车载我去寻找桑树。父亲载我骑了好久,好不容易在一户人家前看到一棵大桑树,但父亲说这是“剪刀”桑叶,不适合蚕食。我听了父亲的话沮丧极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忙安慰我不要灰心,再去江边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江边不知骑了多久,我和父亲终于发现了桑叶树。便迫不及待地采摘起来。足足采摘一个大塑料袋的新鲜桑叶。满载而归的我高兴极了,我的蚕宝宝们又不会饿肚子了。

每当我有空,都会在木抽屉边目不转睛地看蚕吃桑叶,只见它们伏在桑叶边上,用黑色的嘴不停地啃着,头一耸一耸的,那动作和姿势犹如妙龄少女在钢琴前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不一会,片片桑叶被啃成形状不一的齿形缺口。

不知不觉间,蚕长得很快,经历过几次脱皮之后,它们长得白白胖胖的。再之后,我发现蚕的身体变得透明发亮,也不再对桑叶感兴趣。其中有条大蚕开始在抽屉里角落处吐出洁白亮晶晶的细丝,慢慢笼起一个朦胧的丝网,将自己缚在里面继续从嘴里吐出晶莹透亮的新丝,做成一个椭圆形漂亮的茧。这之后,大蚕们便陆续开始吐丝作茧。大部分茧都是白色的,但有两个茧却是金黄色的。我便好奇地问父亲是怎么回事?哪知父亲也摇了摇头。而今我通过专业书籍才得知,蚕有许多品种,携带的基因不同,茧的颜色有很多种,白色最常见,还有绿色、粉色、橘色和黄色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养蚕,跟风好玩的成分居多。后来,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的内涵,还知道江南一带养蚕作茧是可以缫丝织布做衣服的,我渐渐地明白了春蚕代表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一种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精神。

那些年我的养蚕时光,既是忙碌的,又是充实的。它成了我记忆深处的一颗珍珠,留给我的是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刻地认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