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应无恙
安徽去年实施环境行政处罚2257件,罚1.67亿
合格率持续100%安徽12348热线服务质量再提升
温暖旅途
深夜人员被困电梯 消防紧急救出2人
量子精密测量取得重要实验进展
幼儿高烧40℃不退 巢湖交警警车开道及时送医
下一篇4 2021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千里淮河应无恙

 

2月23日,光明日报第6版整版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刊发三篇报道:《千里淮河应无恙》《一面“复制”锦旗 几许治淮往事》《谭富甲:在“佛子岭大学”成长》,共4800多字,再现70年治淮实践,讲述了水利专家谭富甲在“佛子岭”水库参与早期治淮的事迹,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缔造领导的新中国才能根治水患,修好淮河!

据报道,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复杂难治的河流。据统计,从14世纪至19世纪的500年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严重旱灾280多次,频发的水旱灾害给淮河流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这条“最难治理”的千里大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大规模治水事业的硕果累累。

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长淮沿岸先后掀起三次治淮高潮。经历先后三轮治淮高潮,淮河“上拦、中畅、下泄”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淮河治理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淮河治理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

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根据国家防总指令,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位于安徽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第16次启用,在开闸的76个小时里,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为淮河安澜起到关键作用。

一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是王家坝闸。他强调,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总书记的指示,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淮河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2020年10月22日,纪念新中国治淮七十周年座谈会在安徽蚌埠召开。回顾梳理70年淮河治理成果经验,与会代表认为,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党对治淮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12次治淮会议。70年来,治淮总投入超过9200亿元,淮河流域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兴建加固各类堤防6.3万公里,建设各类水闸约2.2万座,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除涝体系,初步形成了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逐步构建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强化了流域综合管理与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我们将持之以恒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新发展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冬顺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