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低处走
种树南山中
“糊”不了的乡愁
下一篇4 2021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往低处走

■ 合肥 周彪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意即人都是向往美好,向上攀爬,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现象,水在重力作用下,很自然地向低处流淌。那么,人为什么要向低处走呢?

一、往低处走才是人生的常态。从人的生命轨迹来看,人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壮变老,直至死亡的过程。这也是每个人从生存发展壮大到衰老死亡的规律。一味地强调往高处走,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人们主观上的愿望,是一种良好的祝福。一个人能不能在事业和生活上往高处走,既取决于时也、运也,更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是想往高处走就能走得了的。况且,高与低是相伴相随的,没有低也无所谓高,没有高也分便不出低,两者相辅相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一个人而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可能永远处在低谷,也不可能长久站在顶峰。因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行,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仕途,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现出有高有低,忽高忽低,高低相伴,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二、人往低处走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古语说:水低成海,人低为王。因为低处才是你聚笼人气,成就事业的发源地。三国时期的刘备能够成就一番帝业,靠的就是往低处走。桃园三结义,张飞是酒贩屠夫,关羽是一个杀人犯,刘备则是皇亲国戚。刘备不嫌弃两人出身低贱,结为过命兄弟,关、张二人成为刘备打天下的左膀右臂;三顾茅庐请后生。按年龄刘备应是诸葛亮叔叔辈,刘备为求得人才,不惜放低身段,三顾茅庐,两吃闭门羹而不气馁,终于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年轻俊才,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大战略,使事业的发展走上正确轨道。

一棵树苗,如果想成为参天大树,就得将根深深扎入泥土之中,且扎得越深,就越加牢固。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从投身革命之后,就潜心于往低处走,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农民的愿望,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战略。一些党的早期领导人,都坚持中国革命要模仿苏联从城市暴动开始,因为毛泽东同志长期身处低处,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走武装割据的道路。尽管当时不被认可,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

身在高处的人,往往不了解基层的实际,容易犯官僚主义,瞎指挥,造成革命事业巨大损失。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提拨军官一律要经过基层历练,掌握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才能提拨,即使是部队院校毕业生,也要下到基层锻练,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所以,我军的高级将领,绝大部分出自基层,基层才是人才的摇篮。古人也有言:“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这也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成长基本轨迹。

三、人往低处走既需要智慧又需要境界。人往高处走不易,由高处向低处走更难。让一个人主动放弃已经拥有的荣华富贵,放弃攀爬多年的高位,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古人云:“既得之,患失之”,这也是封建社会官场上普遍心态,能够自觉跳出这种心态的官员毕竟是少数。无论是越国的文种,汉朝时期的韩信,也或清王朝时期的年羹尧,共同的弱点都是舍不得已经拥有的高处,最后摔得粉身碎骨。汉元帝刘奭时,疏广、疏受叔侄俩人,是懂得适时从高处向低处走的智者。叔侄俩一个是当代的帝师,另一位是太子、未来的帝师,深受世人仰慕。但两人自幼熟读经书,悟透道家提出的知足知止的天道,主动放弃所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以患病为由提出辞官回乡。

如果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又怎么能舍得放弃正在拥有的一切?又怎么会赢得了最后的善终?! 人们常说,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又说,高处不胜寒!这都是对一味向高处走者的提醒与警示。适时向低处走,才会拥有一个成功与安全的人生!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