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红,年味浓
正月“送穷” 
飘香的烤糍粑
穷不离书
3上一篇 2021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穷不离书

■ 安徽合肥/王富强
 

在中国在历史上桐城派的影响甚大,笃实好学的文风带动了整个区域文化的发展。我的老家与桐城相邻,强劲有力的文风吹过来,连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都被感化了,为了让孩子上学可谓使尽股肱之力。

社会层面的宣传直截了当,在村部的墙上写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民之间常常把一句祖训挂在嘴上:穷不离书,富不离猪。家境再穷,孩子的书不能不读;家境再富,猪还是要养。因此,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一个不谋而合的共识:读书考学才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与选择。

记得小时候,每当到了开学季,家长们都紧锁愁眉,几元钱的学费不算多,但对于种田的父母来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那时价廉物美,农产品也随行就市,卖不上价钱,我们的日子就显得格外贫穷。

为了学费,个别母亲放下尊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校长哭诉家境的困难,请求延期缓交,但孩子的书不能耽搁。如果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等于把孩子未来的路堵死了。只要理想的大门开着,手搭额头或许还能看到前方隐隐约约的希望之光。

为了学费,孩子们也各显神通,下河捕鱼,上山砍柴,春夏之交夜间到田里钓黄鳝,冬季枯水季到河边挖莲藕,想尽一切办法去挣钱,然后一分一角地攒起来,藏在小铁盒中,留着急需时再用。偶尔也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捡破烂,把别人家房前屋后旧鞋底破塑料盆等废旧物品收集起来,抬到县城废品回收公司去卖。路过街头飘香的油条铺子,馋得口水直流,但决不会化一分钱去买。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我们都适应了贫穷。当幸福来临时,我们就会倍加珍惜。

受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品德,那些做法简直让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一支铅笔用到最后两只手指头都捏不住了,找来空心的管子,把笔头插进去继续使用。一块橡皮用了只剰下一丁点还留着,舍不得丢弃。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给家庭减负给父母减负的思想。

那时候读书没有补习班、培训课,就连课外辅导材料也没有,全靠书本、全靠课堂、全靠自己。

读书,可以拓展视野、增涨知识。我们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学校,坐在教室里,我们的心灵会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飞向辽阔的天空,看浩瀚的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果离开学校和书本,我们便一无所知,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苦度人生。把书本牢牢地攥在手上,就如同把命运攥在手上一样,不离不弃,或许到头来还会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站在知识的大门外,看着里面变幻莫测的天地,任凭贫穷的滋掠,任凭身心的煎熬,始终初心不改。我们瞪大一双如饥似渴的眼睛,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世界。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