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校园手机禁令”需严管更需善导
新冠疫苗也敢造假,全链条打击必须跟上
你花2万买的国外大牌 是地道的广东货
油壶超过3个月不洗 肝脏慢慢受损
以资金监管扼住“跑路前促销”的死穴
下一篇4 2021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落实“校园手机禁令”需严管更需善导

■ 陈广江
“驱逐令” ■ 王恒/漫画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2月1日新华社)

对教育部的“校园手机禁令”,很多家长举双手赞成,甚至有“喜大普奔”之感。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和游戏等问题,不仅容易导致学生成绩直线下滑,更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就是最直观的表现。为此,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操碎了心。

为“禁令”点赞之余,公众也有担忧。比如,“禁令”如何落实到位、坚持到底、带来实效?为逃避学校检查,一些学生藏匿手机的办法花样百出,让老师防不胜防。无奈之下,一些学校动用了“当众砸毁手机”、体罚学生等备受争议的处理方式,但收效仍难言乐观。

现实说明一个道理:落实好“禁令”,需要敢管、真管、严管,该坚持的原则必须坚持;同时,要善作、善为、善成,积极做好有效引导工作。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一味封堵或放手不管等极端措施,都不足取,也不切实际。“禁令”的初衷不是让学生和手机“绝缘”,而是引导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严管善导有机结合?其实,不妨从严格落实“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的要求做起。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老师经常用手机布置作业,动辄要求学生和家长“群内打卡”,学生自然有理由抱着手机不放。新华社在“微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跟保护孩子视力比起来,放学之前抄个作业根本不算事。谁要说离了手机咋布置、检查作业,不妨去问问老教师,没有手机的年代是咋办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