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合肥的哪条路最有情调,或者说文艺范,估计很多人都会说是芜湖路,理由里一定会有它的梧桐树,当然还会有它的整体的格调和韵味。因为这些,时不时的,还会有人到芜湖路打打卡,走一走,看一看,拍一些照片发发朋友圈。
的确,芜湖路的梧桐树很有特色,几十年风风雨雨,能够保留到今天,不得不说是很幸运的。当其他道路的梧桐树被砍伐或者被修剪得面目全非移走的时候,它们居然毫发无损,的确是个奇迹。
芜湖路不短,从西头的金寨路到东端的明光路,3公里还多点,这个长度在过去绝对是数得上的。芜湖路不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宽度是13~30米,后来似乎渐渐统一了宽度,应该在20~30米之间。不短也不窄的芜湖路由于不在老城区以内,地位有些尴尬,1949年之前它叫南郊公路,后来虽然城区扩大了,不再是郊区公路,也属于城市主干道了,但还是没受到多大重视。记忆中的芜湖路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在它东段的省体育场开大会时,从体育场到徽州路那一段会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平日里,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例行公事一般,单调而苍白。很普通的一条路,很一般的路面,甚至连它路边的梧桐树叶都不招人待见,似乎它除了春天飘舞毛毛绒,秋天树叶落得到处都是,一无是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芜湖路都还是比较破旧的,第一次城市改造的大潮在它的周边及相交的几条路上激起一些浪花,它一如既往地冷落在那儿。如同一个不得志的人,冷眼看着其他人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人们时常会说命运,会说别人好运连连,什么好事都有份;说自己灰头土脸,幸运之神从来未曾眷顾过。但有的时候,或者把时间拉长一些看,结论或许就不太一样了。如果芜湖路每一次城市改造都如长江中路一般首当其冲,那么它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吗?那些粗壮的梧桐树还会存在吗?和人一样,每一条路都会有它的命运关键点,2005年则是芜湖路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一些所谓“重要”的道路整修改造之后,芜湖路面临着拓宽升级,而梧桐树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而当政者能够顺应民意,最终决定最大限度地保留梧桐树,可谓是芜湖路最幸运的时刻,于是一切都按照新的思路,芜湖路迎来它史无前例的高光时刻。
改造竣工的芜湖路,无论是总体感觉,还是细节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时候人们忽然发现,芜湖路不仅仅运气好,而且基础也好,它有比较严格的建筑规划,也有拆除拓宽的余地,而不至于伤筋动骨,所以它才会有相对富裕的慢车道和绿化隔离带,将总宽度增加到40米左右。所以,芜湖路不仅让人感到欣喜,也给大家一些思考。
走在芜湖路上,时常会看见一些让你感觉意外的东西。比如,宽得可以横着停一辆小车的绿化隔离带,如今真的就划为停车位,而依然种植矮棵绿植的地方,看上去是那样的宽阔大气。
芜湖路的梧桐树可以说长得很任性,斜着歪着的可以,距离路面很低也可以,为了保护它们,让它们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生长环境,有关部门没少花功夫想办法。每每从它们身边走过的时候,我都会有些感慨,不是每一条路会如此用心,不是每一棵行道树会得到如此善待,芜湖路的梧桐树是幸运的。
据说芜湖路始建于1935年,算得上一条老路了,芜湖路上有包括包公祠、包公墓在内的包公园,有安徽图书馆、安徽大剧院等重要的文化设施。
静下心来打量一番芜湖路,想一想一年四季它什么时候最有感觉最好看。我发现夏天的芜湖路能够让人安静下来,因为它的梧桐树遮天蔽日,那样的呵护,仿佛来自一位慈祥的老者,宽厚而温和。相比较而言,春天的芜湖路会有一种清新和朝气,而冬天的它有些粗犷的交错的枝干则极像一个严肃的命题,让你不由得认真起来。于是,你们会说知道了,秋天的芜湖路最美。
的确,秋天,特别是中秋之后,梧桐开始落叶的时候,芜湖路最精彩的华章因此拉开了序幕。秋风秋雨,黄叶飘零,应该是有些悲凉的,但此刻的芜湖路却让你感觉到了另一种力量,铺满一地的树叶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份失落和告别,还有一份启示:是在应该离开的时候离开,自然也会在应该到来的时候再来,因此,落叶便不是一种消亡,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所以,秋天的芜湖路不会让我感到消沉,即便是风吹雨打、黄叶零落的时候,也是如此。甚至我会想到人生,想到一个人一辈子,或者起起伏伏,或者平淡如水,只要有一股生气在,只要有自己的精气神,就很好。运气不总是会有,活着也不仅是为了运气,有些东西需要去找,有些东西需要等待,一切都在那里,一切都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