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盒、礼物盒、神秘盒……这些单看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拆开看看的盲盒,在学生圈子里火了起来。记者发现,孩子们的书包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具盲盒,买笔、买橡皮,样式都要随缘,有的家长戏称这是文具界的“仪式感”,也有家长担忧,这种类似于博彩的消费模式,会让年纪较小的孩子购买成瘾,产生过度消费等不良影响。 ■ 综合《都市女报》
A 逛逛文具店就知道盲盒有多火了
记者在某购物广场一楼看到,这里有三四家销售文创、生活用品的潮玩店,还有一家盲盒专卖店,这些店里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列列摆放整齐的盲盒。盲盒品类有很多,多数是各类游戏和动漫的周边玩偶,体积不大,价格59元、69元、79元不等。
在其中一家店里,记者发现文具类盲盒有10多款,修正带、小本子、荧光笔……这些文具标价5元或8元,与店里摆放的普通文具差别不大。收银台前,也摆放着一些奥特曼卡片和文具盲盒。奥特曼卡片5元一张,“盲盒好像是从去年开始流行的吧。一些小孩经常买,女孩喜欢玩偶摆件,男孩喜欢奥特曼卡片和文具,都挺受欢迎。”店员说。
盲盒在学生群体中到底有多火?记者探访发现,在部分学校周围的文具店内,基本上都能够找到盲盒的身影,它们被摆在显眼的位置,放学后就陆续有学生来此挑选。价格从几元钱到几十元不等,盲盒外包装上写有惊喜盒、礼物盒、神秘盒、猜猜、自由选等吸引眼球的字眼,种类也十分丰富,既有文具、手账类,也有知名游戏和动漫周边玩具类。
B 家长觉得“有点贵,挺费钱”
一位妈妈分享了女儿希雅(化名)买盲盒的故事。她表示,女儿平时很乖,从不乱用零花钱,钱都存在一个小猪佩奇的存钱罐里。有段时间,她的工作比较忙,没怎么顾得上希雅。有天打扫卫生,突然发现存钱罐不见了,爷爷也来电说希雅找他要零花钱。她很担心,趁着女儿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说起了这件事,结果希雅跟妈妈“安利”起了盲盒。她这才明白,孩子的七彩笔、整套的贴纸和十多个娃娃居然都是买盲盒开的。希雅还说,她这几天运气好,凑齐了一套彩虹小马的中性笔,准备开始买“美少女”系列的文具了。
济南西城实验小学刘婧怡家长表示,他们家孩子特别喜欢盲盒,“有点贵,挺费钱。”郭夏末的家长也表示,“我家娃也是,拆了一堆了。”
苏如意的家长表示,孩子也喜欢盲盒,但一般情况下她都拒绝买,认为应该理性消费,“仪式感要有,但要做到适可而止,如果孩子不‘上瘾’的话可以偶尔买一个”。
王若祎的家长则表示,不支持购买盲盒,“盲盒就是图一个新鲜刺激,本质上跟赌博、彩票一个性质。应该对孩子进行这方面教育,对这种博彩心理有所控制。”
张瑜涵的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喜欢盲盒,是喜欢里面未知的惊喜,“孩子没事就想要,后期自己也知道贵了,就自己做,自己画……”
采访过程中,多数家长都表示为孩子买过盲盒,有的孩子拆过以后“意犹未尽”,有的玩了不久就学会了“断舍离”。
C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胶州一个12岁女孩偷母亲钱购买盲盒,3天花光3万元。看到这则新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点也不吃惊。”济南市槐荫区御景城小学教导主任、槐荫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孙文艳说。
孙文艳推测这个女孩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她认为,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合理消费方面的教育是缺失的,或者说做得非常少。家长关心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吃穿冷暖,对于如何看待金钱,如何引导消费关注很少。“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孩子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
她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这类情况时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零花钱使用规则,通过自己积攒零花钱,或者通过各种约定好的努力换取盲盒,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形成合理消费的观念;其次,引导孩子形成更高级别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如引导孩子乐于阅读、动手制作手工品、研究科学小实验等,以更积极有益的兴趣,替代对盲盒的追捧。“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同时,孙文艳认为,家长也要正视孩子的合理需求。如果孩子所要之物理由足够充分,也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在压制下长大的孩子,会在成年后井喷式爆发。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该做的不是拒绝、压制,而是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孙文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