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相机,一手举探照灯,拍摄者独自向漆黑的古墓深处走去……你以为这是影视作品里的情节?近年来,惊险刺激的探墓类短视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网民说看这类短视频“涨知识”,也有人担心探墓类短视频倘引发效仿,有损毁文物的风险。(12月21日《半月谈》)
“探墓短视频”博主的讲解普遍较为肤浅,往往不够专业,因为他们基本不是学考古学、历史学的专业人士,平常也未必会阅读一些考古类图书,掌握相应墓葬知识,充其量临时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有的博主为吸引受者还可能进行戏说,闹出“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之类的笑话,或者宣扬古墓或文物的经济价值,这些都会误导受众。
尤其是,许多人担心“探墓短视频”会给盗墓贼“领路”。据报道,此类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探访作为景区开放的帝王陵墓,也不乏对人迹罕至的“野墓”的探秘,拍摄者所称“野墓”,实际上有不少立有文保单位的标识,只不过文保单位监管不力,有的则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处于乡野之中。未经允许与引导,随意曝光“野墓”位置,会不会引来盗墓者?
由此观之,“探墓短视频”绝不能“想探就探”。正如专业人士所说,应出台规范文件,规范民间探墓、野外陵墓研学旅行等行为,并加强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法规,让人们懂得古墓不是想探就能探的;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擅自探墓、危害文物安全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处罚;强化文保单位的责任,对监管不力,使得民间探墓者趁机进入古墓葬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当然,“探墓短视频”受许多网友关注,从侧面说明,考古文博主题仍是自媒体时代大众兴趣的焦点。那么,文物保护与考古等机构可以把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短视频博主组织起来,引导他们为自己所用,成为普及文物与考古知识、弘扬文化自信的新媒体力量,使得公众能透过文物与考古看到更加真实的人类行为和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