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安徽省针灸医院专家李飞提醒,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若冬天养生不好,不仅容易引发或加重疾病,来年也易生病。
冬季养阴也养阳
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是阴气最浓的季节,是阴长阳消、长阴气的时候。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来平衡自己的阴阳。
但是,冬天也要注意养阳。因为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重视养阳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尤其阳虚的人,更要注重养阳。
养阴的人要常做深呼吸,到水边、树林、高山、峡谷;常饮三杯水,第一杯水在早晨5~7时,此时是大肠经“值班”,此时喝水有利于清洗大肠,有利于排便;第二杯水在下午17~19时,此时是肾经“值班”,此时喝水可起到清洗膀胱的作用;第三杯水在晚上睡前1小时,此时喝水既有利于稀释血液、保护心脑血管,又不影响睡眠。还可以吃些养阴食物,如冬枣、雪梨等。
养阳的人则要常晒太阳,最好能在上午10~11点和下午13点左右。吃温性食品,如羊肉炖萝卜、狗肉、鸡肉等。睡觉也是养阳气、生“正气”的好办法,有助于恢复精力、体力,从而养阳。
冬季养生宜养“藏”
冬应肾而养藏,冬季的特点是万物闭藏,是贮备的日子,连小蚂蚁都知道搬食贮藏,人更应该懂得贮藏能量。能否养好“藏”不仅关系到来年是否有精力,还关系着人的寿夭,所以冬天务必注重养“藏”。
李飞说,冬天要做到“三大藏”:藏阳、藏精及藏神。不但要避寒、就温、不过劳,还要节欲少酒。此外还要少躁动,少喧哗,少生气。 多睡眠,多平静,多安心。
冬季养生贵养肾
养肾既要养肾阳,也要养肾阴。冬天,天气寒冷,寒气通于肾,就是说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冬天为肾主令,人体五脏中,肾为阴脏,寒气又通于肾气,所以冬天要养肾。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所以冬天养生首先要保护肾阳。
“一般来说,肾阳虚的特点是腰以下发凉。尿多而清长,夜尿多。男子精冷、阴冷,女子带冷。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李飞表示,冬天护肾阳要“三多三少”,即多穿衣服(裤子要暖),多晒太阳,多吃温补,少过多出汗,少过度劳累(包括过度运动),少吃寒凉。
同时,冬天天寒地冻,是阴极时期,也是阴阳都易失调的时候。冬天天气虽然寒冷,但有一部分人,因为失于调养而易生内热,内热又可伤阴,导致阴亏。所以,冬天不但要养阳,也要养阴。肾阴虚的特点:腰以下发热,尤其足底心发烫,五心烦热。梦多少眠,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头晕耳鸣,咽干舌红。舌质红,脉沉细数。养肾阴可食枸杞炖肉、清炒山药、何首乌、桑椹子、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亦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除了养肾阳和养肾阴,李飞还提醒,冬季要养肾精和肾气。肾精不足的特点是头昏、神惫,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发脱齿落,早衰、健忘、反应迟钝,思维迟缓。养肾精可食鸡汤、骨头汤、核桃、桑椹、枸杞、黄精、何首乌、鹿茸、鹿角胶等。
肾气虚则肾不纳气致乏力、吸气困难、呼多吸少、神疲乏力,以及腰酸膝软、尿多便稀。肾气虚则水液不行致水肿。养生原则是固摄肾气,避免过劳,应常食核桃、枸杞、何首乌、熟地、六味地黄丸等。
冬季养骨养髓亦养脑
人的骨髓、脑与肾的关系很密切,肾主骨生髓通脑。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充盈,骨髓充养于骨,骨骼发育正常,才能起到支持人体的作用;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
此外,“齿为骨之余”牙齿和骨的营养来源相同,牙齿也由肾中精气所充养,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可多吃些核桃、芝麻、松子仁、蘑菇、羊脑、灵芝榛、枸杞、虫草等,外加早晚上下叩齿30次。
名医 简介
李飞: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第五周期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领军人才),安徽省“十二五”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层次),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痛症,如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痴呆、运动损伤及劳损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