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可亲 
冬天的树   
火钵边上的快乐   
“铁腕”范仲淹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火钵边上的快乐   

■ 贵州贵阳 赵宽宏
 

火钵边上的快乐,是我童年的快乐。

火钵是什么?陶土烧制的瓦钵,在我的故乡,好像家家都有;自然,家境好的人家不是瓦钵,是精致的铜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从前小火炉一般都是铜质的,有提把和炉盖,大的直径二十来厘米,可以将脚踏在上面烘,甚至可以放在被窝里热被窝;小的是手炉,仅十厘米左右。据说小火炉产生于隋朝。隋炀帝南巡至我们老家江都时,因天气寒冷,当地官员便赶制了一只小铜炉献给皇帝取暖。隋炀帝对这件小物喜欢至极、爱不释手。从此,小火炉流行于世。上述两种铜炉我们家都有,但我母亲怕弄丢,一般情况下舍不得拿出来给我们用,而是跟大多数人家一样,用瓦钵。

不管是瓦钵还是铜炉,要使用,要让冬天温暖,就需要燃料。我们那里是平原,一眼望到地平线。因为没有山林,也没有煤矿,历史上我们那里就是燃料奇缺,做饭烧的就是枯枝败叶和秸秆谷草。冬天取暖要靠火钵,火钵里的火种只能是草碎、锯末、谷壳之类的杂碎之物;可别小看了这些杂碎,它可温暖过我童年的冬天。

总以为,童年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阳光虽是明晃晃的,但没有劲道,很阳萎。直至中午时分太阳直射时,屋顶团结在一起的雪才开始分化,一小块一小块地跌落下来,屋檐悬着的冰凌也开始滴滴嗒嗒……下午不到三点,寒冷又硬邦起来。那风,在树梢屋檐凛冽着吹,杀猪似地嚎,阳光的温度就降得更低了。

但是呢,火钵很温暖。过去的农村,秋收秋种完成后,冬天就是农闲了,大人们基本都是宅在家里。聊天的,把火钵捧在手上;女人做针线聊家常,男人或打牌或谈天,又就会把火钵踏在脚下……冬天也似乎就不那么寒冷了。

对小孩子来说,火钵很温暖,火钵边的快乐也温暖。火钵里面是一把蚕豆,或者一把花生。火钵暖融融的,蚕豆、花生烘出的香味,一丝丝地、一缕缕地渗出来,飘起来,就有“噼啪”“噼噼啪啪”的声音在响;这声音比什么乐曲都美妙动听,逗弄着童年的馋虫。童年蹲在火钵边上,一边烘火,一边用筷子捡蚕豆、花生吃,吃得很快乐。冬天真的就不那么寒冷啦。

这种快乐,简单又纯粹,虽淹没在记忆的深处,可在冬天还会时不时地翻出来看看;我在今天就又翻了出来,心里就有温暖,蜜一样地流淌……

如今,那火钵连同我在火钵边上的快乐,真的一起淹没在记忆的深处了。现在的冬天,早就已经换了模样,多了一些温和,少了若干凌厉,即使故乡的孩童,如今大概也不知火钵为何物了。自然,要是让我们再回到童年的火钵时代,大概愿意的人并不会多。现在有电烤炉,有暖风机,有空调,有若干可以让冬天暖和的玩意。不过我想,若干年后,今天的孩童们或许不再有我“火钵边上的快乐”那样“美好”的时光可怀念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