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秋冬衣服清洗费事,一些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把衣服直接送进洗衣店,但动辄几十元的洗衣费,不禁让人暗暗思忖,洗衣成本真的那么高吗?(12月7日《中国新闻网》)
价格虚高、不按照衣服标识洗涤,“干洗变水洗”“衣服洗不干净,甚至没有清洗”“衣服洗完变色变旧”“花了几十块,女装变童装”,导致掏了钱享受不到同等服务,用“蒙尘”来形容近年来洗衣行业现状,实在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2007年颁布的《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不得从事虚假宣传、利用储值卡进行消费欺诈、以“水洗”“单烫”冒充干洗等欺骗行为,以及故意掩饰在加工过程中使衣物损伤的事实等。
这就意味着,一旦商家在没有征得消费者同意下,干洗变水洗等,这一方面是违反合同法,消费者可以追究商家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甚至安全保障权。
进一步说,根据办法规定,因经营者责任,洗染后的衣物未能达到洗染质量要求或不符合与消费者事先约定要求的,或者造成衣物损坏、丢失的,经营者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重新加工、退还洗染费或者赔偿损失。非经营者过错,由于洗涤标识误导或衣物制作及质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造成未能达到洗染质量标准的,经营者不承担责任。
只可惜,这刚好形成了一个维权“盲区”。综合各地消协调查看,现在衣服虚标、质量不过关问题频频,甚至是一些大牌服装。现实中不管是洗衣操作问题,还是衣服虚标、质量不过关问题,由于取证困难,后续消费者维权扯皮现象严重。
对此,也只有大处着眼,尽快制定出统一的行业标准。小处着手,制定出更多更细的辅助措施,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提高商家违法成本,降低违法收益,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权益得到安放,让洗衣行业不再“蒙尘”,最终打造出良好的洗衣市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