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 要纪念曹禺什么?
2020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今天的我们, 要纪念曹禺什么?

 

他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也彰显着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今年是曹禺诞生110周年。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时至今日,他创作的话剧还在舞台上长演不衰,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以及歌舞剧等。

曹禺原名万家宝,自23岁写成处女作《雷雨》,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从未停止。今天的我们,要纪念曹禺什么? 宗合

以写人为核心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树钧指出,曹禺的五大经典《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全都有生活原型,都是曹禺熟悉的人和事,如《雷雨》中周朴园逼蘩漪喝药,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被曹禺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假如他对生活不了解、不熟悉,观察和研究人物不到位,很难写出来。

“艺术创作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深入生活。这是现在的创作者最需要向曹禺学习和继承的。”曹树钧说,没有“生活灵魂”的作品必被观众吐槽,遭时代淘汰。

“曹禺以写人为核心,将视角注视到人的精神深处,剖析人生的困惑、人类的挣扎,关注人的内在生命,因而把握住了创作真谛。”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廖奔说,“关注人类的生存困境,使曹禺作品处处透示出博大的人文关怀;渴求进行精神探索,则使其作品具有了人性深度与哲理厚度。”

曹禺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已经在影响其他创作者。夏衍的代表作《上海屋檐下》是左翼戏剧的最高成就之一。夏衍在《上海屋檐下·后记》中写道:“在这个剧本中,我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摸索。在这以前,我很简单地把艺术看作宣传手段。引起我这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态度之转变的,是因为读了曹禺同志的《雷雨》和《原野》。”

在北京开始的戏剧人生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12岁时进入南开中学。当时的南开有很好的戏剧传统,校中有师生共同组成的“南开新剧团”。1925年他成为南开新剧团中活跃的一员。除演剧之外还写诗和小说。在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时,他第一次使用了“曹禺”的笔名。1928年9月,曹禺被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便报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

对于曹禺来说,清华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正是在那里,诞生了他的第一部经典剧作《雷雨》。在读清华大学时,曹禺写了许多人物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他几乎整天在图书馆中写作。曹禺曾深情地回忆这段生活:“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么想都是一片糊涂账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在想到头痛欲裂的时刻,我走出图书馆才觉出春风、杨柳、浅溪、白石、水波上浮荡的黄嘴雏鸭,感到韶华青春,自由的气息迎面而来。”

《雷雨》终于在1933年暑期完成了。那一年曹禺23岁。

女儿眼中的父亲

作为曹禺的女儿,万方从小就看《雷雨》,从四五岁一直看到自己成了编剧,从完全不理解到对《雷雨》的认识不断加深。

万方认为,《雷雨》并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剧,它写的是人,写的是人性。“我父亲对《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怀着巨大的悲悯之心。”这点在曹禺的序文中也有所体现,他写道:“《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大地间的‘残忍’。”

在万方看来,这就是《雷雨》的魅力所在。“我们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雷雨》就是把这种人对于命运的不能把握,命运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呈现出来)。每个人都不可能顺风顺水过一辈子,《雷雨》只不过放大了这些磨难以及命运的转折。我觉得观众会在这种放大中得到一种释放。”

曹禺更深层次的悲悯是对于女性。在《雷雨》中,他最早想出来的角色就是蘩漪。他说,自己算不清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地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

他还写下了《日出》中的陈白露、翠喜,《原野》中的金子等鲜活的女性形象工。万方说,她们都是曹禺的“心尖儿”,“有一个词叫怜香惜玉,我爸爸就属于这样的人。”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