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民众的健康意识和对风险的关注明显提升,许多人选择购买健康险来防范风险。但健康险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条款晦涩难懂,专业性太强;保障额度不高,赔付门槛过高;理赔材料繁多,理赔流程复杂漫长等。老百姓在与保险公司打交道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因缺乏保险专业知识遭遇销售误导和理赔难。专家表示,这些顽疾由来已久,不仅需要保险公司规范经营,更需要监管部门动真格解决问题。(12月3日新华社)
在民众心目中,健康险呈现出明显的“重两头轻中间”现象。保险推销员往往笑容可掬、服务周到,可谓极尽推销之能事。但保险一经卖出,往往连人影都难以找到,中间环节毫无服务可言。等到病后理赔,不仅服务人员冷脸相对,而且连能不能理赔都充满变数。
重两头轻中间,并且有时还“剃头挑子一头热”,不利于健康险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阻碍这一险种发展的主要障碍。老百姓期待的健康险,不仅可以保证生病之后有钱看病、理赔过程快捷顺利,而且在生病之前,也帮助管理和维护健康。
在西方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敦促参保人参加体检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因为他们懂得,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费可减支8.5元钱,并节约100元的抢救费。通过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可以减少赔付、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因此即使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商业健康险告别重销售轻服务模式,也利于长远发展。
因此,提升商业健康险的保障与服务水平,既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也需要保险公司自我革新,主动舍弃不合时宜的老做法,在保险产品中体现“疾病全过程干预”的先进理念,把更多保险推销员变成健康管理师,把精力主要用在维护健康等中间环节,这样的健康保险才名实相符,也才契合现代保险理念和民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