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今年,92岁的居民涂小平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安徽卷)上、下册完成,看着来之不易的资料,他将这世上唯一一套的安徽卷及配套音视频资料捐赠给了安徽省档案馆,“民间音乐文化绝大部分靠口传心授,人在艺存,人去艺亡,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和收集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涂小平家住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分路口社区所属元一柏庄小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省的第一批文艺工作者,曾是安徽省黄梅剧团、安徽省杂技团、安徽省群艺馆的负责人。
“10岁前,就学会了口琴、笛子、箫,喜欢音乐、会唱不少歌曲。曾经有过两个歌曲本,里面有《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大武汉》等曲目。”涂小平说,自己是舒城人,直到1953年,涂小平才回到合肥,在安徽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工作。涂小平记得,他的同事有黄梅戏音乐创作泰斗时白林。美术工作组有著名国画家、书法家 、版画家陶天月,工作地点就在现在花园街群艺巷的省歌舞团内。
就在距离涂小平离休还不到两年的1986年,一项编纂《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安徽卷)的任务,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肩上。之后的20年里,涂小平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奔波在安徽大地,只要有民乐的地方。“这是1979年文化部、中国音协联合颁发《收集整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小平知道责任重大。
2009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编辑办公室主持编纂,耗时30年,倾注几代音乐工作者心血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4部119卷集成志书全部编辑完成。 “我们《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安徽卷历时20年,在2006年审稿结束,2007年出版,可以说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十几年过去了,提起这件事,涂老仍是心潮澎湃,“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