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 新电力
2020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农村 新电力

■ 李岩
肥西县供电公司员工上门为紫蓬镇扶贫产业园进行安全供电检查       田俊伟/摄
肥东供电公司为梁园镇护城社区扶贫产业园架设变压器 陈海东/摄
合肥供电公司大圩供电所员工上门服务当地农户 李岩/摄
 

“现在村里用电非常好,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产业稳步发展,带领着我们共同致富奔小康!”10月23日,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新农村村民杜存松兴奋地说。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自2016年以来,合肥供电公司累计投资3.05亿元,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350个,涉及近百个村、3.5万户以上居民。新农村的广袤天地上,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新电力承载着希望和光明,农民兄弟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充足电力护航产业扶贫

“这是微循环池塘养殖,草鱼、鮰鱼等一共有好几万斤,预计产值一年有二十多万元!”正值金秋时分,肥西县紫蓬镇新农村正源农业科技生态园里,水产、家禽、玫瑰等多种扶贫项目发展喜人。园区负责人杜存松向上门进行服务的紫蓬供电所台区客户经理张石介绍着。

由于位置偏僻,山区面积大等客观原因,新农村在过去一直是安徽省的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时,贫困群众共52户、94个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0元。”村第一书记周宏胜说起当年,唏嘘不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为了尽快改变贫困面貌,当地计划引进农业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不过在当时,村里的用电面貌相当落后,台区内仅有3台公用变压器,户均容量仅为1.78千伏安,不仅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空调就是摆设,根本不能用。用电高峰的时候,家家都格外小心,生怕搞跳闸了!”不能痛快地用电,给村民王吉祥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保证扶贫企业和当地百姓用电,合肥肥西县供电公司深入开展工作调研,详细了解供电瓶颈,以最高标准制定方案,迅速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计划。截至2020年初,新农村区域累计新增8台公用变压器,户均容量达到了3.16千伏安,低压供电半径由680米缩小至350米。现在,这里的供电可靠率达99.888%,线损率下降2.69个百分点,过去的低电压和频繁停电等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在新电力的护航下,新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村里陆续引进了包括正源农业科技生态园等一大批特色产业。这里的草莓、葡萄、蔬菜销售到了省城的各大超级市场;积极利用毗邻紫蓬山的优秀生态环境,当地的田园旅游、生态游等产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在这强势发展的背后,可靠的电力是最坚强的支撑。

水产养殖对电力要求很高,停电时间超过15分钟,就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此,不少村民购置了发电机和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紫蓬供电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为大型产业园用户架设了专供线路,还定时上门提供安全检查等服务,提供强优的源动力,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自2017年开始,正源农业生态科技园发展进入稳定期,他们与新农村签订了脱贫攻坚结对协议,建成了扶贫车间。一期产业里的玫瑰种植、精油提炼吸纳了十余贫困户就业,这些村民均能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动报酬“双重”收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这里正在建设占地18亩的蔬菜大棚,计划年底启动运营,为当地提供工作岗位300个以上。

截至今年,肥西县新农村的贫困户已全部摘帽,年均收入6年来翻了三番,达1.8万元左右。全村人年均收入更是高于肥西县平均水平的2.3万元。“党对我们真好!谁敢想生活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简直跟做梦一样!”74岁的贫困老人吴寿静忆往昔,满怀感激,幸福感爆棚。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截至2020年10月初,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累计投资3.05亿元,完成全市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350个,涉及近百个村、3.5万户以上居民,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低电压、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该公司进一步延伸优质服务,推进农户“表后线”和台区中保安装改造,为扶贫产业设立专属服务团队,全力保障用电、解决难题。

目前,合肥地区农村户均变压器容量由10年前的不足1千伏安,提升至3.16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上升至99.872%,电压合格率达99.7%,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大幅提升,中心村地区已基本实现城乡无差异。

2020年,合肥供电公司将持续开展安庆等原水电供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对口帮扶,加强已投运贫困村改造项目的运维力度,推动蓄洪区电网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全面实现合肥地区贫困村电网建设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阳光存折” 带来稳定收益

“光伏已检查好了,发电没问题!有时间您要勤打扫,保持面板清洁,这样收益就更多了!”10月13日,肥东县供电公司东红社区供电所员工李轩和同事上门为个人扶贫电站用户李杰进行服务。

一进入东红社区就可以看到,不少村民屋顶上都整齐排列着太阳能光伏面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七彩的光芒。通过牢牢把握精准扶贫之路,大力发展光伏下乡项目,“金太阳”为这个贫困村的农民们带来生活新希望。

“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板子安装后,不仅用电成本下降了,还可以赚钱!”村民李杰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当地政府为包括他在内的1282户贫困户,投资建设了容量3千瓦的光伏电站。肥东县供电公司出资与国家补贴相结合,按照1元一度电进行收购,比正常居民电价高出近一倍,每年收益都在3000元以上。

在距离东红社区5公里外的大夏社区,村民们同样通过集体光伏电站受益。2015年,大夏社区建成2座总容量60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8.2万千瓦时,带来收益达8万元左右。村里利用集体收入设置公益性岗位,修缮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地群众过上了舒心的生活。

在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个人、村集体电站的同时,在合肥市的庐江县同大镇落地了昌盛光伏农业科技园这一新兴产物。占地1000亩的农业大棚上铺设着太阳能面板,棚内种植各类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创新的实现了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循环农业的联动发展,多种光伏扶贫形式互为补充,覆盖面更广。

“过去村里条件不好,年轻劳动力都到城里务工,庄稼都没有办法种起来,不少土地都荒废了!”村民王桂霞介绍,2016年筹建农业科技园时,她将自家的土地承包给了园区,每年固定收地租。与此同时,园区建立后,她和周边近300位农民上门“打工”,平均每年“双重”收入在27000元以上,切实改变了生活品质。

昌盛光伏电站总容量达20兆瓦,年发电量约为1893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就地生产、消纳,对于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农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配合电站建设,国网合肥供电公司为当地架设了新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同大镇过去常见的末端低电压现象基本消除,越来越多的现代家用电器走进农家。

落实国家光伏精准扶贫政策,合肥市首创光伏精准扶贫模式,把光伏推广应用与扶贫相结合,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开创全国先河。自2013年项目启动以来,不断落地的扶贫电站给各地贫困户们带来了显著的收益。

为了使光伏扶贫项目尽快并网,为百姓带来收益,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联合县扶贫办,集中受理光伏扶贫项目,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并网时间。已并网的项目按月抄表结算,及时向贫困户支付上网电费、转付发电补贴。加强日常运维,实时监测光伏项目发电量,及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消缺,全力提高光伏发电小时数。

截至今年8月底,合肥地区并网光伏扶贫项目6256个,总容量达26.146兆瓦。全市累计结算光伏扶贫电量8591万千瓦时,支付购电款3259万元,转付补助资金4772万元。光伏“金太阳”带来新希望,有效地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