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启动“理财季”多举措助力居民财富管理
普惠金融这十年:飞入寻常百姓家
3上一篇 2020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普惠金融这十年:飞入寻常百姓家

■ 记者 董方
 

从2005年由联合国推出,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再到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到2019年全国人均拥有8.06个银行账户、人均持有6.01张银行卡,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5.18亿户 ……普惠金融这个金融名词,近十年在我国的发展,让消费者对它早已不感陌生。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中国普惠金融不断取得明显成效。它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因数字科技而蓬勃发展,为助微、助农服务,更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

普惠金融被赋予更多内涵

作为一个外来词,“普惠金融”翻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由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随后,联合国正式界定了“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用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追溯根源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而到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尤其是到了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产品创新、基础设施、法律法规和教育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对推进普惠金融实施、加强领导协调、试点示范工程等方面做出了相关安排。

为了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17年起,“普惠金融事业部”陆续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中率先落地。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普惠金融这一金融名词,开始被百姓所熟悉。在我国,普惠金融旨在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运用金融手段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扶持社会弱势群体,让他们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从陌生到与生活息息相关

“以前还需要去银行ATM机取钱,买理财产品还需要到网点。如今我很少需要到网点,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会指导我如何在手机银行上赎回或购买,而且在网点排队的人也少很多,效率很高。”与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的顾阿姨一样,许多百姓对于普惠金融的体会,往往与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变化息息相关。

数字技术变革为普惠金融的各方面发展起了重要助推作用,也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互联深刻地改变着了解用户、甄别风险的成本和效率。同时,数字技术也加快了信用积累速度。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减少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推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已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通过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支付平台购物,打车、买票、预约看病等等,数字普惠金融早已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助微助农”服务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是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重要一环。我国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通过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服务。以安徽省今年遭遇汛情为例,随着汛情趋于平稳,安徽金融系统在扎实做好防汛救灾的同时,迅速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力支持受灾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灾后经济恢复发展注入满满的金融力量。

今年10月1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记者看到,截至2019年,人民银行持续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发挥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督促和指导金融系统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推动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鼓励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探索;持续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开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

《报告》还展望了普惠金融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严重冲击,极大影响了普惠群体的正常生产生活。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具有广阔的内需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数字普惠金融基于广泛触达、便捷、低成本、下沉服务等独特优势,有助于破解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难题,能够更好赋能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的生产生活。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