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全年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预示已入深秋。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雨水的减少,加上天气干燥,易诱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乃“多事之秋”。安徽省中医院专家陈炜提醒,寒露过后要注重调摄身体,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起居养生:注重防寒保暖,不宜再“秋冻”
寒露之后昼夜温差加大,不宜再“秋冻”,宜防寒保暖,及时加衣,预防感冒,并要防止老慢支、哮喘等慢性病的复发。
居家要保持室内通风,每天至少30分钟。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旁的迎香穴预防感冒,亦可根据体质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这样可增加机体的耐寒能力,提高免疫力。
饮食养生:多吃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
寒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失水分,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症状。陈炜建议,饮食养生方面宜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多食滋阴润燥、养肺润肠、益胃生津的食物,如梨子、莲藕、百合、银耳、蜂蜜、山药、荸荠、萝卜、核桃等,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物,如辣椒、花椒、姜等,以免伤及人体津液。
运动养生:建议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
寒露时节,宜在天气晴朗、冷暖适宜的秋日,多参加爬山、慢跑、散步、打球、打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过早,因为晨起气温偏低易受寒,且空气质量不佳,建议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
陈炜提醒,运动量要根据身体情况适宜运动,避免出汗太多,伤及津液。建议中老年人可选用八段锦来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