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0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记者 张贤良/文
航拍安徽创新馆 记者 高斌/摄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资料图) 新华社发
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12吋
晶圆 记者 黄洋洋/摄
 

9月2日,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省委党校举行。会上,省委书记李锦斌提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思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等12个方面的问题。本报今日就“ 如何谋深谋实‘十四五’发展目标思路举措,奋力推动安徽跨越式发展?”这一问题继续推出“圆问”系列报道之《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了安徽创新馆,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一直以来,安徽始终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最大动力,放百年眼光、集创造之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力新基建、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度融合“政产学研用金”,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在国家创新大格局中镌刻了安徽烙印、作出了安徽贡献。

厚植原始创新优势: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网络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了解到,安徽大科学装置数居全国前列,拥有高校110所、科研机构超过6000家,在皖院士38人,柔性引进院士235人。依托这些科研基础和资源,安徽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聚焦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先后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安徽首创”重大成果。

大科学装置是国之重器。安徽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梯次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速构建起立足合肥、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打造安徽创新的引力磁场。此外,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能源科技、生命健康、环境科学等方向,着力建设五大研究院,打造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梁八柱”,构建安徽创新的平台矩阵。

“根据国家最新反馈我省的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我省企业创新活跃度为49.5%,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有61.1%的受调查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这一比例居全国第一位。”记者从省经信厅获悉,全省3.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调查。调查显示,安徽有1.55万家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活跃度比2019年调查时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创新活跃度比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创新,已经成为安徽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厚植技术创新优势:搭建高精尖创新攻尖体系

长鑫存储自主研发的首颗国产19纳米DRAM存储芯片已投产;江淮大众首款车型思皓E20X正式上市,江淮蔚来已成功交付2.2万余辆智能网联汽车;蚌埠玻璃研究院成功研发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淮北相邦公司研发的陶铝新材料重量轻、硬度大,运用于航天航空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关键部件;相继诞生了新一代无损检测设备、全球首颗智能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国内首款人工智能色选机等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

创新,是安徽的最强基因,也是最靓名片。针对“卡点在哪”,把准“安全+发展”的攻坚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安徽瞄准科技前沿领域、产业升级方向,从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工业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技术需求入手,明确技术攻坚目标任务,在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关键装备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卡脖子”问题,安徽凝练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谁干得好就支持谁,谋求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2015年以来,我省已部署实施18个重大专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14项,首期启动即拉动产业投资1185亿元。

自主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我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坚持扬皖所长,深化协同创新,聚力打造“一体三区一廊”。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创新发展总指数为104.8,比上年同期增长4.8%,较一季度指数93.8的前值提高11个百分点。经受住疫情冲击,全省创新发展主要指标快速回升,增强了全省经济运行的韧性和活力。

厚植制度创新优势: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机制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形成现实生产力;创新的成效,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近年来,我省下大气力打造产学研贯通融合平台,着力推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实现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2016~2019年,我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3.6%,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千亿元以上。

2019年我省新建运营安徽创新馆,这既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大型场馆,也是集“政产学研用金”功能于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我省以安徽创新馆为平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整合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平台、科技服务中介,推动科技成果、企业需求、专家团队、技术经纪人等资源互通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科技成果“一站式”转化服务体系。构建起科研创新“沿途下蛋”模式,推动更多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这几年,安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发挥金融“催化剂”作用,建立起集省级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科技担保于一体,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1212家,其中科创板新增挂牌企业916家。截至7月末,安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挂牌企业6525家,其中科创板累计挂牌企业2954家,居全国第一方阵。

顺应数字化浪潮,搭建面向全国的线上成果交易会等共享平台,采取“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模式,推进全省科技资源全面“上云”,构建省市县三级覆盖、线上线下两端互动的科技转化服务体系。9月12日,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在合肥举行,共集中签约项目678个、投资总额6178亿元,“云签约”成果丰硕,以“云端交易会”为载体实现便捷转化。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